肖勇-摄
长三角新媒体联合报道组记者范波、黄云灵、凌鑫7月11日报道:7月11日,“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沪苏浙皖大型新媒体采访报道江苏站在南京启动。当天下午,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秘书长樊金龙接受了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国江苏网、上海东方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等4家长三角新媒体的集体采访,围绕在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如何扛起江苏责任、拿出江苏作为、作出江苏贡献,回答了四地网友关心的问题。
肖勇-摄
四个“最”,概括长三角一体化新成果
记者:近年来,江苏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樊金龙: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一体化发展有着深厚的市场需要和民意基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乡镇企业的红火发展,就离不开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进入21世纪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不管是在地方任职时还是到中央工作后,都亲自力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4年视察江苏时就指出,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江苏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同浙江的两翼联动,更好辐射和带动安徽发展。今年4月26日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为我们指方向、划重点,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在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与兄弟省份一道,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成果也是不断涌现。
高铁的建设运营,让长三角出行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朱智辉-摄
最直观的成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比如高铁,现在,南京到上海、杭州、合肥的高铁最短也就是1个小时左右,到合肥也就50多分钟。此外,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淮南-江苏-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沪通铁路有序推进。
最普惠的成果:生态环境整体好转。长三角是我国人口、产业和城镇密度以及土地开发强度最高的区域。2014年1月,长三角开始进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2016年12月又建立起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三省一市协同治气、治水,加强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预警与管理。可以说,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家对这几年环境的改善都是感受得到的。
最双赢的成果: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江苏与安徽共建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与上海共建的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盐城大丰等地的“飞地经济”蓄势腾飞。很多企业依托共建园区打开了发展的新空间,原来跨省打工的群众也可以打工赚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旅游是长三角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图为连云港海滨浴场。王春-摄
最温暖的成果:民生保障异地通办。重点针对老百姓异地养老、异地就医等还存在的不方便,我们持续加大协同联办力度,联通信息平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多,确实是越来越方便。
两个“不一样”,展现新作为新形象
记者:不久前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描绘了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协同发展的新蓝图,江苏下一步将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取得突破?
樊金龙:6月1日召开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围绕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作出了新的谋划。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落实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常委会和常务会进行传达和部署,进行系统谋划,加快实质性突破,抓紧抓好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这次主要领导座谈会不管是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多创新,在会议精神的落实上,也展现出与以往不一样的新作为新形象。
第一个“不一样”,就是方方面面齐上阵。可以说是从上到下全方位的抓落实,国家层面有长江经济带发展办公室加强协调,省级层面积极发挥作用,市县层面主动作为,近一个时期就有南通、盐城、苏州、扬州等市县的党政代表团到上海洽谈合作。企业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体,也积极在长三角谋篇布局,苏宁集团正在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基地和智慧门店,华虹无锡集成电路项目也正加快推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一批大型企业也在积极谋篇布局。图为苏宁易购总部-。视觉江苏网-供图
第二个“不一样”,就是工作推进有了详细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状。我们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和《近期工作要点》,对江苏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实行项目化推进,力争每年都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一体化不是一样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三角地区各省市要各扬所长的要求,就要在一体化中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既要优势互补,更要优势叠加,努力取得“1+1>2”的效果。
比如,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还拥有400多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我们将系统化、高标准推进高铁、航空、内河航道、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对接和融入长三角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加快推进现代化港口群、机场群的建设。
比如,江苏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全国领先,我们正着力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将与三省一市共同整合利用长三角的金融、市场、科教人才等资源,推动创新链、金融链和产业链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迈向中高端。
推进一体化,近期要重点做好四件事
记者:长三角一体化给三省一市群众带来很多福利。江苏将与兄弟省市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让老百姓更多感受到一体化的发展成果?
樊金龙:长三角的一体化确实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福利,就拿“包邮区”这个概念来说,某种程度上就反映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实惠。这次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很多议题就是围绕大民生来展开的,《三年行动计划》和《近期工作要点》确定的合作事项,我们将一件一件地抓好做好,近期重点是做好四件事:
第一件就是打通省界断头路,目前已经排出了第一批17个重点项目,涉及江苏的有11个,三省一市的相关部门将合力推进这些项目,逐步实现省界断头路全面对接。同时,鼓励各地开通毗邻地区省际公交。
第二件是共同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大家同顶一片天、共饮一江水,深化区域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和保护修复,共同守卫蔚蓝天空和一江清水。
联防联治,共同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长三角环境质量好转。-视觉江苏网-供图
第三件是提升社保服务便利化水平。让老百姓尽量少跑腿乃至“不见面”就能办成事,比如泰州、徐州、宿迁、苏州5个市已经试点异地就医的“不见面”备案,在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预计9月上旬长三角将启动门诊费用的结算。
第四件是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联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三省一市“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模式,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
落实“三个更”要求,必须依靠创新和人才
记者:对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江苏还有哪些新的谋划和思考?
樊金龙: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提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样“三个更”的要求。对于江苏来说,落实“三个更”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不管是建设“一中心”还是“一基地”,都必须依靠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和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我们将依托长三角这个“大磁场”,做好集聚高端要素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大文章。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
依托创新和人才,苏州工业园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谋求高质量发展。-视觉江苏网-供图
首先要解决“方便性”的问题。我们正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做大做强南京禄口、苏南硕放等机场,让江苏与世界零距离对接。
其次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我们将融入长三角这个大生态、大系统,差异化特色化地营造江苏的小生态、小气候, 让各类高端人才都能在江苏找到施展的舞台。
再者是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我们将与兄弟省市一起商量、一起动手,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宁杭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保护好长江、太湖等母亲河、母亲湖,进一步彰显“鱼米之乡”的生态本底,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聚才效应。
肖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