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探索|创新主攻方向 应是技术积累而非商业模式
2018-06-27 08: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据报道,独角兽小米即将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额约371亿港元至480亿港元。鉴于其过高估值带来的风险,原本发行内地第一只CDR的计划已暂时搁浅。

  小米估值的分歧在于,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一般而言,硬件公司市场给出的估值(市盈率)都比较低,比如苹果(17倍)和三星(11倍);而互联网公司给出的估值都比较高,比如腾讯(32倍),亚马逊甚至高达213倍。根据小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9.5亿元人民币,按今年预期盈利计算,小米招股价相当于市盈率为39.6倍至51.3倍。

  之所以给出这么高的估值,雷军在路演时给出的解释是,小米是全球罕见的全能型公司,同时能做电商、硬件、互联网,因此要给“腾讯乘苹果的估值”。

  中国第一个全能型公司是乐视,但最终被其庞大的生态以及硬件上的补贴所拖累。所谓全能型公司等同于在单个领域并不具有优势,尤其是缺乏核心技术优势,没有护城河。

  从其招股书可以看出来,小米手机营收占比高达67.53% ,而互联网业务占比仅为 9.43%。其中,中低端廉价手机占销售额的60%多。也就是说,小米主要依靠廉价手机,现在则扩展到其他廉价电子消费品。那么,我们可以大致确认,小米的优势不在科技,而在商业零售。

  雷军此前也曾公开表示,小米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即以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销售性价比比较高(中低端)的商品。类似的企业还有宜家、优衣库等仓储式销售。这种模式主要优势在于供应链管理、独具风格的产品设计以及靠销售规模赚取更多利润。但是,这种模式与科技创新无关,更没有能力创造“腾讯乘以苹果”的估值,这是一种传统制造业与零售模式的结合。

  事实上,过多十几年来中国所谓的“互联网创新”,大都是在“商业模式”上的一种模仿,与科技创新无关,比如中国比较火热的电商、外卖、网约车等。但是,中国大部分舆论都被这些强势企业所主导,称之为“新发明”,或者高科技企业,等等。

  在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转型升级前夜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崛起事实上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构成了制约。

  以小米为例,其性价比产品(低端)对代工企业构成了压制,因为比拼成本的同时并不注重技术上的创新。以新零售为例,电商企业从线上走到线下,抢占更多的销售平台和数据,从而对上游供应商实现控制,就会产生类似中国为美国零售企业代工的效应:中国企业只能追求低成本代工,而无法积聚更多利润投入到技术研发与品牌塑造,从而抑制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互联网企业大都从事附加值很低的服务业,以送外卖为例,在发展中国家提供这种服务其实是非常奢侈的行为。另一方面,制造业不断出现招工荒。所谓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更是在破坏公共空间的同时,浪费了巨大的资源。

  不管是电商,还是小米这样的“低端制造”,其本质上是作为强势平台,通过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同时,也完成了对上游制造商的“剥削”。这才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属性。这与高科技无关,而是风险资本追逐短期利益下的“商业模式”,而这种模式对制造业构成了“威胁”。

  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的新经济领域出现了两种异化现象,一种异化是风险资本主导的创业均以“财富快速变现”为目的,并非像硅谷那样投入科技创新;另一种异化是整个舆论被这些大企业主导,并被塑造成“高科技”、“新发明”,从而构成整个社会错觉,误导了资源流向甚至政府政策。当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人们才发现,中国真正的核心技术大都受制于人。

  我们认为,中国不需要独角兽这样的概念,中国现在急需培养的是以技术积累与创新为主的中小企业,注重短期收益的商业模式创新不应该过度夸大为创新方向。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竞争在中国基本上都是以“价格”为核心,而价格战只会让中国制造永远处于低端水平。(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