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思想周刊·政声】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2018-06-05 07: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铁根  
1
听新闻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聚焦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徐州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列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专门出台政策意见给予支持。省委书记娄勤俭要求徐州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新时代方位、把握发展规律、以世界性眼光研究推进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徐州将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系统提升,增强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交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满意答卷。

  聚力推动思想大解放,把发展的标杆立得更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着发展的高度。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必须跳出徐州看徐州、勇立潮头看徐州,对照中心城市标准和大城市发展能级,全面审视徐州的差距和不足,破除与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症结、思维定势、体制障碍和利益藩篱,摆脱思维“围墙”和路径依赖,坚定不移将思想解放推进下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前不久,徐州组织党政代表团赴郑州、成都、深圳、东莞等市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做法经验,推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徐州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定位。我们将聚焦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推进思想武装、定位提升、对标找差、发展升级、活力激发、环境优化六项行动,着力提升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更好在苏北洼地崛起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中发挥示范作用、在淮海经济区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开拓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把发展的短板补得更齐。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对保证小康质量和成色至关重要,也是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底线要求。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在攻坚突破中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打好三大攻坚战,既要有攻城拔寨的信心决心,也要有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防范化解风险要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重点抓好金融领域、政府性债务、房地产、突发性事件等风险防控,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发展资源,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问题。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促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注重把乡村产业振兴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居民集中居住,在消除贫困基础上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改善生态环境要与增进民生福祉相联动,强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痛下决心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下大气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在扮靓绿水青山同时还老百姓一片蓝天白云。

  聚力实体经济发展,把产业强市的基础夯得更实。总书记在徐工视察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产业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必须瞄准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力量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产业转型升级这个重点。重点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不断提升徐州制造、徐州服务、徐州质量、徐州品牌的影响力。抓住发展动能转换这个关键。深刻领会总书记“三个第一”重大论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聚力创新上拓宽思路、夯实举措,尤其是要聚焦创新驱动,高水平建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培育壮大“四新经济”,尽快使新动能成为发展的主动力。强化营商环境建设这个根本。看一个地方发展,最核心的是看发展能力特别是集聚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聚力提升城市首位度,把中心的底气做得更足。中心城市是徐州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但不是谁封出来的、更不是自己喊出来的,是要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只有经济实力强了、城市能级品质高了、首位度提升了,自己才会有底气,别人才能够服气。要聚焦建设淮海经济区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加快把徐州打造成让徐州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羡慕向往的城市。重点做好四篇文章:一是规划引领文章。立足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瞄准大城市能级加强自主规划,做好全域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使城市功能分区更加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更加现代前卫。二是功能提升文章。对照中心城市标准,全面排查功能上的短板和缺项,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金融、物流、信息、教育、医疗、科技、文体、康养、会展等功能,打造现代化城市格局、城市形态。三是枢纽转化文章。放大徐州“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效应,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量经济,促进更大范围的要素流在徐州集聚、重组、辐射、扩散,加快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四是文化传承文章。挖掘、传承和彰显徐州文化特质,精心打造汉文化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塑造城市人文精神,提高徐州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聚力提振干部精气神,把干事的劲头鼓得更足。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需要凝聚最大公约数,尤其要发挥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强化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的责任和行动自觉。大力弘扬新时代淮海战役精神,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低调务实不张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大力构建激励担当作为的良性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实干者,加快建立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和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激发党员干部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发展热情。大力倡导徐州是全市人民的大家庭理念,每个人都是主人翁,每条战线都是主战场,风雨同舟、上下同欲、埋头苦干,汇聚共建共享“强富美高”新徐州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徐州市委书记)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