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对外开放,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政策力度、反应速度,吸引着外界的目光,成为中国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大亮点。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开放越早、程度越高的省份在实践中大多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所获得的优势,为更多沿边及内陆省份所重视。转向高质量发展,内陆省份也抢抓机遇,力争从开放中要增长动力。
内陆从开放中要动力,有条件、有可能。传统上,沿海省份之所以能够率先开放,关键在于具备海运优势。海运成本低、容量大,而且相比于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如今,随着内陆省份在公路、铁路、机场、内河航运等方面建设的突飞猛进,相对于海运而言,成本优势虽然还不具备,但运量和时间优势则相对凸显。这就为更多内陆省份扩大开放提供了契机。
政策起点更高。开放的实践,往往需要通关、检验检疫、税收等一系列具体制度相配套。如今,中国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开放发展,特别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已经积累了大量成熟、可复制的管理经验。这些都有助于内陆省份直接实现高起点开放,获取“后发优势”。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进一步巩固中国沿海地区开放的同时,也为陕西、甘肃、四川、重庆等更多内陆省份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提供了有力的制度背景。
市场优势独特。对投资方而言,一个地方经济体量越大、市场纵深越广、要素成本越低,也就越适合进行直接投资。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内陆省份民众收入不断提高、市场空间显著增长,这些都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到内陆省份投资兴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观察“引进来”的轨迹,外资来华正在由传统的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引入外资,带来的不仅是资本,还会促进内陆地区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进而实现转型升级。展望“走出去”的前景,中西部地区的别具特色的产业和商品,同样为国际市场所欢迎。
开放是“中国奇迹”的重要逻辑。40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进口占全球份额的1/10 左右。2018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断巩固,带动进口持续快速增长,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大幕拉起,各地开放、特别是内陆省份这些“后起之秀”的开放步伐,将更加积极稳健,对外开放更全面、更高水平的格局正加速形成,中国作为开放型经济体也将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