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科技周刊·探索】让科技成为应对灾难的强大武器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者的心得与反思
2018-05-16 07: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创新论坛

  在举世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到来之际,由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等单位主办、由《新华日报》等媒体协办的STEC003期演讲“大灾无情 大爱无言——‘512’地震十周年暨应急管理创新论坛”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来自四川绵阳和江苏的多位专家围绕“科技如何成为应对灾难的强大武器”展开讨论和反思。

  张振亚 省地震局原副局长、“512”地震江苏救援队负责人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意识到,要转变应急理念,在预防灾害上下功夫。地震应急要加强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切实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城乡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地震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邓民宪 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原处长、“512”地震江苏救援队主要的技术专家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房子场地是否符合抗震需求,房子结构是否进行抗震设防,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你所处的位置离震中的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顾志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人员

  作为“512”地震的亲历者和一线救援者,顾志强介绍了我国近些年摸索出一系列防震救灾的措施,大大提升了我国应急救援能力,其中北斗卫星技术和大数据科学,在防震抗震和应急救援所发挥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他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技术解析,为提升科技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邢志祥 常州大学安全工程系教授

  邢志祥先生以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化学灾害事故为例,分析了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事故信息和应急决策对于应急救援十分重要”“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对于应急救援十分重要”等结论,并对我国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秦超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秦超结合他在“512”地震医疗救援的经验,先是对个人遭遇危险时如何积极自救做了细致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灾难医学的发展做了全面的解析,介绍了研究范围、基本特点和灾难救援十条基本原则等,同时他作为一位音乐人,为大家展示了自己原创的《灾难来临》《白金十分钟》等多个MV作品,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

  姚国章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结合“512”震灾中应急通信的实际,姚国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反思:“学习国际经验完善我国应急通信管理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通信支撑体系;加大对应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应急通信运营模式的创新;建立以卫星通信为基础的应急通信融合发展体系;加强应急通信人才队伍的建设。”

  马娅娅 李诗雅 郭园园

  吴玉雪 金海忠

  演讲视频和图文资料陆续通过“STEC大学”官方微信进行发布,扫版面左侧二维码即可关注。“STEC”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ducation—教育、Culture—文化”)首字母,以“科学、技术、教育、文化”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为原创,结合线下高端演讲的组织、服务和传播为特色,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终身学习平台。该平台由南京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和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联合打造。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