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科技周刊·星光】科研就像跑马,辛苦也要坚持
2018-05-09 07: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2018年1月30日的EmTech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中国区的“35 位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29岁成为博导,今年33岁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位列其中。

  刘颖回忆说,2002年她的高考成绩非常高,为了学生物,她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清华,报考南京大学,而且“不服从调剂”。

  大学毕业后,她考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刘清华教授读博士。“前两年做了有四五个课题都不顺,怎么做都不对。”就像爱迪生尝试各种材料做灯丝一样,失败是试错的过程。那时候刘颖非常拼命,每天做实验到晚上十一二点。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能早一点发现这个实验走不通,那我可能就早一点走到正确的路上了。拐点在两年之后出现:别人尝试多次都没有结果的一个课题,刘颖做了不久就成功了。相关论文于2009年夏天顺利在《科学》杂志发表,刘颖的科研之路由此峰回路转。

  在哈佛医学院跟加里鲁弗肯教授做博士后时,她把线粒体作为以后的研究方向。回国至今,刘颖在《自然》《细胞》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我当然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能应用到临床上,但现在还处于最初、最基本的研究阶段,距离药物研发还很遥远。”刘颖说,“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这条路,再辛苦也要坚持跑下去。”

  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时,她住在查尔斯河畔,每天从窗口眺望,都能看到沿河奔跑的人,跑步渐渐成了她减压的方式。在波士顿参加半程马拉松后,刘颖明白了一件事:马拉松和科研很像,都有同样的心路历程。“刚开始很兴奋,觉得有意思。几公里后很累,一面心想何必自讨苦吃,一面告诉自己要坚持。最后冲过终点,心里又升起了成就感,想着下次还要报名。”回国之后,她依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

  她也有“小女孩儿”的一面。在达拉斯读博期间,她迷上了蛋糕裱花。在她眼里,烘焙和科研也很像。回国工作以后,她也常常拿蛋糕裱花来比喻科研,提醒学生们先集中精力攻克课题最关键的节点,然后再去做些边边角角的实验。“就像蛋糕装饰,你连蛋糕胚子都还没做好,就急着开始裱花有什么意义呢?” 本报记者 杨频萍

标签:刘颖;科研;蛋糕;坚持;麻省理工科技;中国区;课题;实验;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自己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