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金陵本《本草纲目》问世记
太仓人王世贞作序 南京人胡承龙刻印
金陵本《本草纲目》问世记
明万历八年(1580年)秋,一艘远道而来的航船在太仓直隶州的护城河卖秧桥堍靠岸,一位身材瘦削、胡须斑白的老人上了岸。他是李时珍,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 年已六十出头,此次来太仓,是想找文坛盟主王世贞作序。
李时珍耗费27年时间,撰写了52卷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他携书稿到出版中心南京,想找书商刻印,但此书卷帙浩繁,出书成本太大,且当时李时珍没有名气,书商担心书卖不出去,没有一个愿意刻印。
李时珍于是想到,如果能请到太仓人王世贞写序介绍此书,书商就有信心出版了。《明史·王世贞传》说:文坛盟主李攀龙去世后,王世贞独主文坛20年,名声笼盖海内,只要他有一言半句的褒奖,作者立时声誉鹊起。
王世贞曾任湖广按察使,但时间较短,李时珍又是医生,两人不大可能有机会相识。不过也有后人研究认为,李时珍有位老师叫顾问(字日岩,进士),和王世贞要好,顾问生前曾请托王世贞为李时珍正在编撰的药书作序,王世贞答应了。万历八年,李时珍为了表示求序诚意,特地誊抄了一部书稿带到太仓。
王世贞家在太仓直塘镇(今并入沙溪镇)弇山园,李时珍又坐船赶去,王世贞答应替他写序。
王世贞有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之才,写篇序倚马可待。但他是个认真的人,需要将李时珍的书稿看过后才动笔。据记载,王世贞生有异禀,看书很快,且过目不忘,但为《本草纲目》作序一事拖了10年才动笔。
有人说,这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有反对道教特别是炼丹成仙的观点,而当时的万历皇帝信奉道教,所以王世贞不便写序。也有人说,弘治十八年(1505年),朝廷曾让太医院判刘文泰等组织力量编写一部药书《本草品汇精要》,此时尚未刻印,王世贞要等朝廷所修的药书刻印后再写序。
事实上是另有原因。王世贞《弇山续稿》卷十里有一首诗《蘄州李先生见访之夕,即仙师上升时也,寻出所校定〈本草〉求叙,戏赠之》, 诗中所说的“仙师”,指太仓女子昙阳子。她叫王焘贞,礼部侍郎王锡爵的次女,许配给本地士子徐景昭,未及举行婚礼景昭突然病故,王焘贞17岁开始守寡。后来她自称是“昙鸾菩萨化身”,王锡爵和朋友王世贞都拜倒在她面前自称弟子。今人看来,昙阳子像是有妄想症,后来又得了黄疸病,于万历八年庚辰九月九日“炼形出神”,“升化”而去。王世贞特撰《昙阳大师传》,说她升化时“栅(指镇)以外三方可十万人,拜者,跪者,哭而呼师者,称佛号者不可胜记”。李时珍风尘仆仆赶到太仓,看到了这样一幕闹剧,而痴迷仙事的王世贞一时也没有心思看《本草纲目》。他和王锡爵一道建了一座昙阳观,又到观中修道多年,后来又遭人弹劾,自然没有心思作序。
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李时珍又一次来到太仓,年已73岁。王世贞留他在家里住了几天。王世贞此前已经细细看过书稿,这次李时珍来,王世贞在元宵节这天为《本草纲目》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言。
序虽然仅有600多字,却是精心之作,对药典很是推许,介绍也很精到,而且写了李时珍其人。先描绘了李时珍的形象,又介绍他幼时体弱多病,成年后编撰此书的目的,以及写书之难——30年里三易其稿。至于“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这句话评价尤高。佛教有部华瞻宏博的经典《华严经》,被誉为经中之王,说是龙树菩萨于龙宫中见到,将之携至人间,造福人类。王世贞以这一典故,将《本草纲目》比作造福世人、功德无量的药学宝藏。王世贞替人写序多不注明时间,这篇序却注明“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洲山人凤洲王世贞拜撰”,这既显示了对李时珍的尊重、对《本草纲目》的赞誉,也是写序用了10年时间的确证。
由于王世贞的这篇序,南京书商胡承龙同意刻印《本草纲目》,有人考证说胡承龙就是王世贞介绍给李时珍的。6年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草纲目》终于刻成在南京问世。但是,王世贞已在万历二十一年(1592年)卒于太仓家中;次年,也即《本草纲目》开刻的第三年,李时珍也病逝了。李时珍次子李建元在给皇帝的《进〈本草纲目〉疏》中说:“曾著《本草》一部,甫及刻成,忽值数尽。”可见书刚刻成,尚未印刷装订,李时珍就病故了。
虽然王世贞、李时珍生前都没有看到《本草纲目》问世,但太仓人作序、南京人出版,终于使这部科学巨著问世,成为中国科学史上乃至世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今,金陵本《本草纲目》已成古籍珍本。 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