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刷新沿江发展理念 打造千年发展工程
智库出品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我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处位置重要、既遂业绩突出、标杆作用显著,加之沿江岸线资源极为珍稀宝贵,我省新一轮沿江发展一定要力戒惯性依赖,切勿贪一时之快,更不能搞简单定位。我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理应继续走在前面,并不断加大贡献份额,但更重要的是,还应准确调校发展指导,使我省沿江建设真正步入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轨道,从而引领整个长江经济带进入“千年发展”的境界。
舍弃“沿江开发”口号,确立“恢复保护”共识。“沿江开发”这一口号所隐含的侧重机理和着力取向,使得早些年的沿江建设明显偏重抓项目、热衷大量批土地,一味追求“有无大运量、是否大用水、能否大产出”,而将对于“母亲河”的环保要求、生态影响、资源集约,至多摆到退而求其次的位置,这就不能不使我省前一轮的“沿江开发”陷入“单一二产”的误区。这样的“沿江开发”随着其弊端的逐步显现,也很快消停。但长江毕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国家的“黄金水道”。利用好长江资源、发展好长江沿线、助力“中国梦”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果断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顶层指导,这就为长江沿线省区市的沿江建设奠定工作的总基调。江苏贯彻中央精神,就应深刻总结此前“沿江开发”的经验教训,坚决叫停乃至彻底舍弃“沿江开发”口号,且工作不仅要合力“共抓大保护”,还要致力“研究大修复”,使过往粗放、无序、过度的开发得到遏止、调整和修正,使我省这一轮的沿江城市群建设能够切实站立在“大江风貌凸显、生态恢复自然、岸线承载科学、资源可得永续”的基础之上,这才是我省新一轮沿江发展的应取之道。
扬弃“分散开发”做法,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如果说,我省当年从抢抓区域发展先机而提“沿江开发”口号实属考虑尚欠全面、成熟的话,那么,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条块分割、块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自为阵、缺乏统筹的“分散开发”做法,便更应深刻反思。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我省沿江各城市围绕“拥江、用江、护江、固江”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没有系统规划;沿江城市间的快速交通体系虽论证多年但建设绩效依旧难尽人意;作为沿江经济发展基础优势的江海联运始终不成气候;而有望成为全省新一轮经济扩张驱动器的城市跨江融合发展则迟迟难以破题。所有这些问题都表明,我省此前的沿江建设与发展都还停留在放任各城市“自编、自导、自演”阶段,全省未能建立一个高层次、权威性、强有力统筹协调机制,无疑是出现沿江建设“整体上不去、局部下不来”的主因。而中央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站在国家层面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及随后一系列举措,无不为我们强化沿江建设统筹,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示范。此后,我省随即明确领导机制,及时召开工作会议,迅速提出实施规划。还应进一步明晰新成立的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权责任,其中尤以规划布局的统筹、导则贯彻的组织、资源要素的整合、城际关系的协调和实施推进的督导,应成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责,而办公室则应实质性运转、常态化办公,从而把我省沿江建设发展真正统起来、水平提上去。
摒弃“同质开发”弊端,树立“特色发展”导向。纵观我省前十多年的沿江开发,存在三个“考虑远远不够”:基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通盘考虑远远不够”、基于省内沿江各市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作“差异考虑远远不够”,基于更优化最大化拓展沿江经济发展腹地作“整合考虑远远不够”,这就造成我省沿江各城市间开发建设的形态是分散的,但项目业态、载体平台却往往是趋同的。这就可惜了漫长却珍稀的长江岸线,要么被“沿江设港”,要么是“沿江建厂”,长期停留并满足于作沿江的“表皮性开发”。一个本应形成世纪级发展能量大汇聚、国际级示范都市大组团、世界级区域龙头大气象的热土格局,始终未能呼之而出。值此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发展由国家主导推动之际,我省亟须破除长期陷入的“同质开发”困局,除了在宏观上坚持“五化一全面(空间一体化、交通网络化、产业高端化、设施现代化、生活品质化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指导外,还应从微观层面强调沿江各市须有不同的下力重点,既不能大而化之、浮皮潦草,又不可笼而统之、面面俱到。各地要善于从国家规划纲要所明确的“带、轴、翼、极、点”和我省实施规划所提出的“五个区”中去汲取理念、找准定位。对此,建议我省各相关城市可重点围绕“群”“带”“块”三个字做文章:“群”,即滨江城市群,强调组团,不能摊饼;“带”,即大江风光带,强调自然,禁绝后造;“块”,即临江产业块,强调腹地,忌仅贴岸。各市依此比照,宜城则城、宜带则带、宜块则块。这样,城市之间便能合理分工、各有侧重、错位发展,也就一定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水平沿江发展新格局。
唾弃“功利开发”动机,创立“后世评价”标准。由于长江在我国区域版图上的特殊地理位置、由于长江在我国经济地理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更由于长江在我国自然生态里的特殊环链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切实防止功利主义的开发动机,有效平抑急功近利的政绩冲动,坚决实践行稳致远的工作理念,将长江经济带真正打造成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后世评说的千年大计、百代工程。基于这样的认识,建议强化三个方面工作:一要强化思想统一工作,教育沿江市县党政领导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广胸襟。长江经济带发展应根本改变“竞速发展”的路径,决不允许草率从事,降格以求;长江经济带发展确需有效提上议事日程,但又并非一定要一味图快、星夜兼程;长江经济带发展最需要的,是“蹄疾步稳”的定力,要舍得用一段时间搞规划、舍得花一批投入做基础、舍得让一块资源美环境、舍得空一点留白给后人。二要强化科学引领工作,实打实地研创形成符合“千年发展大计”的导则标准。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必须接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要求,必须遵守国家纲要的规制。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应理性分析辖内沿江国土、人口、产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合理确定摆布各类要素的承载比例,其中尤其应深入研究“以江为轴、以水为要,以江兴城、以水育产”的“产、城、江”并兴大文章,突出对长江水道负责、对长江水系负责、对长江水源负责,对长江的水利、水安、水美负责,力求在这一轮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不留败笔,少留遗憾,多留杰作,永留平台”。三要强化组织实施工作,全面借鉴引入“国家雄安新区”的建设推进机制。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乃至长江经济带发展,非一省一域之务,亦非一时一度之计,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体系来保障。有鉴于国家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做法,建议我省应突出完善“高水平一流专家主导、高标准基础设施先导、高透明公共政策引导、高参与民众建言评导和高层级行政推动督导”机制体系的建立,并使之有序运转起来,从而确保我省沿长江经济带发展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能真正进入千年发展的境界。
(作者为省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