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总书记让座”树起人民至上丰碑
【连网】新时期道德模范绘就新时代的精神坐标,新时代道德力量引领新征程前进步伐。
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习近平、王沪宁等会见与会代表。这是习近平邀请黄旭华、黄大发代表坐在自己身边合影。(——《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18日2 版)
忽然想到一张流传很广的英国二战时候照片: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视察,来到一所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里边住着个一贫如洗的老太太。国王问道:“请问我可以进来吗?”就是这样一声询问,让世人读懂贵族文化的真谛。
“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习近平总书记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说:“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总书记诚挚的让座、被邀请对象执意推辞,这一“互礼互让”的温馨画面,这一令人仰止的感人瞬间就这样被历史定格。会见结束后,习近平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现场的600多人,都是来自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和全国道德模范代表,每个代表,身后都有动人的故事,每个道德模范,本身就是一列旗帜、一根标杆、一面镜子、一盏明灯,可以带动和照亮周围一大片,而习总书记为道德模范让座的实际行动,又为先进代表和道德模范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模范关爱课、尊重典型课,此举必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汇聚一股向善向上巨流,形成人人尊重道德模范、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个个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此举也必然凝聚成全国各族人民“圆梦”的磅礴之力,在建设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朝张养浩路过兵家必争之地潼关,作了《山坡羊·潼关怀古》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伟大而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脱离苦海,又一步一步走上小康生活的阳关大道。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后,从年头到年尾,一直把人民当主角。2012年11月15日同中外记者见面时,1500余字演讲中19次提到了“人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近三个半小时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了203次,报告现场响起71次掌声。人民至上,不只书写在报告里、停留在口头上,更是落实在行动上。人民群众反对的、痛恨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决防范和纠正的;人民群众需要的和盼望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从“八项规定”到铁腕反腐,从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一系列新政出台到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写入《党章》,无不体现人民至上的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接力棒需要世代传承。亲眼目睹习近平总书记为两位老者让座的600多人,本就是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600多座文明和道德的丰碑,总书记的暖心之举,折射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再一次让德善内涵叩击人们内心深处,在现场代表和世界各国人民心中又树起一座尊老敬老、人民至上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