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政声|推进苏台产业融合 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王鲁宁 刘忠明 赵广林   2017-11-01 07:49:00

  学思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时指出,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产业融合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内涵之一。深入推进苏台两地经贸交流合作,扩大苏台乃至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产业融合是中华民族经济体开辟广阔前景的必由之路。两岸经济尤其是产业投资与贸易的互补性很强,合则两利,分则无益,斗则双输。30多年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实现了双赢,两岸经济融合日益成为促进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两岸在某些产业领域出现的竞争性局面,完全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的双赢方式来积极妥善地解决,走出迈向更加紧密中华民族经济体的关键一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乃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利益共同体。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战略,就必须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积极推进苏台产业融合发展,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互利互惠,促进心灵契合,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当前,苏台产业融合发展已站在新的平台上,新情势、新商机呼唤着新思路。首先,持续推进苏台产业融合模式创新。一是两岸共同研发核心技术,成果和利益共享。建立苏台产业的共同技术标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二是两岸共建产业品牌,提升两岸产业融合度,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两岸共拓市场,促进台企由外向型向内外并重型转型,支持台企扎根江苏发展,深耕大陆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市场。同时,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挂牌,并鼓励相关台企依规进驻两岸知名电商平台销售。

  其次,持续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平台载体建设。一要继续支持省内有条件的地区复制推广昆山试验区成熟经验,在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合作水平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推进两岸服务业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推进两岸金融业合作方面构建新机制,打造一批定位明确、服务高效的特色载体。继续鼓励更多台资企业在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设立总部和研发机构,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二要进一步放大淮安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的引领示范效应,积极探索两岸交流合作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三要推进海峡两岸(泰州)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区、海峡两岸(常州)健康产业合作区、两岸(泰州、常州)健康产业交流合作基地、苏台(海安)两岸产业合作园、昆山花桥跨境电商贸易小镇等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对接能力和水平。

  再次,持续推进台资企业与大陆民营企业融合发展。我省需在苏州、昆山等台资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政策、平台和人文等优势,打破区域界限、按产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建立包含台资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行业协会,在此基础上搭建工商协进会。这样,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台资、民资融合发展信息平台,实现台企与民企信息共享,防止同质竞争,共研技术、共创产品、共育品牌、共拓市场,相互交叉持股,开展整合重组,共同抵御风险,共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此外,持续推进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圆梦江苏。江苏将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逐步为台湾青年在江苏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江苏同胞同等的待遇。一要进一步拓宽苏台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完善就业指导中心线上和线下基础设施。二要加快推进两岸青创园建设,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到江苏创业,吸引广大青年台商对接江苏的资源、产业和市场优势,抓住创业商机在江苏圆梦。三要不断完善台湾青年的医疗保障、就业、住房等政策,进一步优化台青子女教育政策,逐步推动台湾青年发展本地化。

  最后,持续推进苏台全方位交流交往,强化文化认同与心灵契合。注重听取台湾各界特别是青年和基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台湾基层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积极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通过人员交流、城市交流、深层文化互动等途径,使台湾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形成较强的认同感,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实践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持续促进并努力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作者单位: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