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关爱留守儿童 “细碎”之举可以有

来源:中国江西网   2017-07-20 10:56:00

  据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摸底排查数据,全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超过90%分布于中西部省份。在许多外出务工大省,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都是重大教育、民生和社会课题。从2016年5月起,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以“访家庭、正教风、立师德”为主题组织家访活动,留守儿童成为家访特别关注的群体。除上门实地家访了解成长环境之外,对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采用电话家访,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7月18日 光明日报)

  社会怎么去关爱留守儿童?该从哪些方面去做?这些问题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暑假的来临,留守儿童不仅面临教育监管的空档期,还有心理健康甚至是人身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形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多方合力,让孩子免受伤害并获得更好的照顾……但怎么去做,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上来。

  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家庭,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把解决留守问题的主要希望寄托于家长身上,显然不现实,因为孩子“留守”的背后就是家长的“离开”;从社会层面,孩子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这种取向无疑是善意的,但过于笼统的倡导缺乏具体执行者和执行维度,多数行动还是出于大众的道德善意。所以,在留守儿童的关爱方面,最“给力”,也最有组织优势的一方,还应该是学校。这点,江西的“访家庭、正教风、立师德”行动应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与宏观层面设计不同的是,江西各地的做法确实比较“细碎”。在沟通方面,学校采用“万师访万家”的形式,假期由教师主动进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建档,与家长及时沟通,以此加强假期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在学校寄宿管理上,部分学校采用“校中建家”的方式照顾学生的生活、生理、营养及疾病预防,担负起家长责任,让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校外管理上,部分学校每月不定期对学生住寝情况抽查两次,并争取到居委会、公安、法院及社区居民的支持,为校外住宿学生护航。在家校共管问题上,部分学校则建立“校外互助小组”来解决“5+2=0”的问题,采用“拉家长做合伙人”的方法,把学校的卫生、护校,再到午餐、监考,都纳入到家校共管的范围……

  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是方方面面的,要解决这些“细碎”问题,期望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显然不太现实,而采取一些“细碎”的对策反而来得更为实际,也更加务实。所以,江西的一些做法,应该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其实,在许多层面,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标本兼治的宏观制度设计,但我们同样也希望看到一些具体甚至是“细碎”的尝试和探索,只要能解决问题,“细碎”又有何妨呢?

  文/戴庆锋

标签:

责任编辑: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