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近三成“空巢青年”一年回家一次 花更多钱孝敬父母

来源:央广网   2017-03-17 09:21:00
  央广网上海1月10日(记者吴善阳) 消息春运临近,一波“返乡潮”即将开启。近日,机构将目光聚焦在“空巢青年”这个群体,通过大数据和调研发现,他们在归乡路上就要考虑那个甜蜜的负担——亲戚朋友们在婚姻上的关怀备至,会使一些“空巢青年”会放弃回家,选择出去旅游,社交媒体调侃他们是“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不过,近日挖财、百度外卖联合发布的《“空巢青年”生活报告》颠覆了这一刻板印象。基于大数据及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空巢青年回家过年还是第一选择,仅有12.42%会加班或者出游。
  而且“空巢青年”也有积极的一面,很多空巢青年的生活其实“孤独而又灿烂”,只是一进社会就被贴上了“空巢”的标签。报告的主笔认为,“空巢”只是一个人生阶段,不必放大他们的伤与痛。而且大数据也表明,“空巢青年”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愿意花钱去住更好的房子,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上的单笔消费也更高。
  排解孤独的方式不是狂欢

  近年来,这一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一人户家庭占总户数的比例达14.92%,而这一比例在2014年仅为7.82%。这些独居人口中,除去“空巢老人”和一部分离异、丧偶人群外,基本属于“空巢青年”的范畴。
  在社交媒体的调侃中,“空巢青年”大多正在经历爱情、事业的考验,往往为现状感到困顿,对未来感到迷茫,是对窘迫现实的一种自嘲。不过,近日挖财、百度外卖通过大数据计算,为我们描述了“空巢青年”的另一面。数据分析师们通过对底层数据建立标签,筛选出用户中23~36岁,独自在一、二线城市生活且有独居特征的年轻人作为样本,通过对他们的消费、理财数据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重点揭示他们与“非空巢”青年在生活态度上的异同。
  挖财和百度外卖的这份报告显示,“空巢青年”的孤独感确实更强,得分6.35分,“非空巢青年”得分4.34分。
  数据分析师们发现,并不是城市越大越孤独,重庆、东莞、北京的年轻人是孤独感最强的。如果从原因上看,一个人吃饭和独居是让“空巢青年”孤独感更强的重要因素。
  比如,“空巢青年”的六成外卖订单为一人份,比“非空巢青年”高出20个百分点,这让他们调侃“无人问我粥可温”。在居住方面,有近三成的“空巢青年”不仅平时独居,而且一年只回家一次,他们的住所被社交媒体调侃成一座“孤岛”。
  不过报告显示,其实仅有30%的“空巢青年”有离开大城市、结束现状的想法。机会更多是他们选择留下的重要原因,有54.28%的人群认同这一选项。此外,“习惯了”以及更自由、三观吻合等因素,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在大城市的理由。

  这群继续留在大城市的“空巢青年”并不是社交媒体上调侃得那样“孤独地像条狗”。前述基于大数据的报告显示,他们在独处的日子里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他们排解孤独的主要方式不是狂欢,而是阅读和看电影,选择这两种方式的比例分别高达40.01%、46.87%。
  有趣的是,不同城市的“空巢青年”也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南京的喜欢养宠物,成都的爱旅游,杭州的爱美食。
  报告主笔分析,“空巢青年”中有很大的比例是主动选择独处,也更有时间去通过阅读和看电影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出入图书馆、咖啡厅等公共空间的频次也更高。很多接受独居观念的女性,已经把自己从琐碎的家庭生活中解放出来,不仅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且活得很有品质。
  生活更追求品质
  此前有媒体调查后说,缺乏感情寄托和居住条件差是“空巢青年”面临的两大困境,他们租住的地方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与工作地点,每天的通勤成本甚至要四五个小时,他们没有闲暇也没有精力去社交或娱乐。
  不过挖财、百度外卖基于大数据的报告显示,其实“空巢青年”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追求——更愿意花钱租住好的房子,人均每月房租消费1355元,是普通青年的1.5倍;空巢青年中的有房人群,人均房贷月供为4241,是普通青年人均月供的1.9倍。
  而且在决定继续留在大城市的“空巢青年”群体中,有74%表示正在攒钱买房。该数据高于普通青年,后者有61%表示正在攒钱买房,剩余的39%则没有买房的意愿。
  报告主笔说,前述数据虽然有“普通青年房租低是因为两人平摊”的因素,但仍表现出空巢青年在住房上不愿意将就,这是对生活态度积极的表现。
  在生活消费上,“空巢青年”除了和普通青年一样关心柴米油盐外,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上面的追求更高——这些子项目的单笔消费都高于“非空巢青年”。而且大数据显示,“空巢青年”更倾向于月光和提前消费,比普通青年更为任性。

  或许这与他们的消费增长能力有一定关联。工资收入数据显示,“空巢青年”由于进入职场时间较短等因素,10.4万元的年收入比普通青年的工资年收入低1万元。但是从收入增长率来看,空巢青年三年内收入增幅53%,高于普通青年收入的增幅45%。
  “他们在工作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报告主笔说,“空巢青年”点外卖的时间集中于19:00~22:00,要比普通青年的时间(17:00~19:00)更晚,这或许存在加班的因素。
  报告主笔认为,这些数据也表明,“空巢青年”其实是一个努力、成长、进步的群体,而且所谓“提前消费”,其实也是部分青年对资金具有时间成本的意识觉醒。
  但是在投资理财方式上,“空巢青年”并非都是冒进的群体,他们选择单一储蓄、股票等高风险投资的占比都较多,风险偏好上显现两极分化。而且有一个细节是,55%的“空巢青年”计划今年回家用一个月的工资孝敬父母,比“非空巢青年”高出七个百分点。
  报告主笔援引人民日报的评论说,其实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空巢”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中空”状态,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锻炼自理能力。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