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蓝海”也须防触礁
“运营11天,还没有出现车辆被偷、电池被盗和车辆被损坏导致无法使用的情况。”2月10日,由北京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推出的“7号电单车”在南京建邺区投放,这也是国内首批共享电单车。21日,这家创业公司的首席营销官崔晓琪告诉记者,南京是其共享电单车的首发城市,短短10来天,投放的电单车已从最初的200辆增长到近千辆,公司已计划拓展投放区域。
在崔晓琪看来,出师得利情理之中,既缘于互联网企业到位的硬件,也在于能较好地平衡共享产品的便利性与城市管理的规范性。
“产品共享,遭遇人为破坏难以避免。我们构建了信息化解决方案,首创用于电动车的智能芯片,可以随时监控车辆所在位置。如果一位用户在未开锁情况下将车辆移动了100米,智能芯片就会报警;车辆高速运行,可能就意味着被抬上汽车偷盗,此时智能芯片也会报警,并上传车辆地理位置。”崔晓琪介绍,共享电单车主体车身使用市场现有款式,但模块和电池均为定制,电池尺寸不通用,这也杜绝了规模化偷盗。
她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产品,技术已成为经营智慧的一大体现。“7号电单车”的智能芯片是初级的物联网运用,实现了人和车的交互,拍拍车,芯片还能显示电量。这些技术的运用,显示了企业主动防范共享风险的意识,也增强了消费黏性。
共享经济之所以一夜风靡,与便利特性密切相关。无站点、随取随用、随时停放的共享单车也因此一炮走红。然而,崔晓琪却表示,正是随停随放的特质,催生出了乱停乱放。
“1月南京新街口和夫子庙一批随停随放的共享单车被收缴,这个消息让我们震惊,我们的产品是随停随放还是设立指定停车点?最终做出艰难决定,选择后者。”
共享电单车推出虚拟停车点,在APP上对用户进行停放引导。他们多次与建邺区停车办沟通、磨合,曾经也自作主张在一些开阔的区域设点,但当停车办明确否定后,停车点5分钟就撤掉。目前的停车点都设置在城管划定的白色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他们在产品设计时还预留一个入口,用车人可以随时反馈希望设立的停车点,运营11天已收到上千个停车数据点反馈,随后再与城管沟通增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