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新年走“大运” > 要闻 > 正文

0

江苏让高颜值千年大运河重新“活”起来

来源:澎湃   2017-12-21 09:56:00
在这场大运河复兴行动中,江苏明确提出“三个长廊”的设计,即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味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在这场大运河复兴行动中,江苏明确提出“三个长廊”的设计,即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味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舟船迤逦,一河渔火,十里歌声。繁荣时期的中国大运河,是贯穿我国南北的大动脉,沿途经济、文化、社会在她的承载滋养下滚滚向前。

  历史变迁,随着交通运输体系等革新,如今的大运河在交通运输功能上的地位虽然不复昔日荣光,但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她又拥有了新的起点和使命。

  今年2月、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后两次就大运河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着重强调“三好”,即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此后,大运河沿线8个省(直辖市)的20多座城市陆续围绕这一目标重新规划建设。

  若从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大运河河道——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算起,大运河在江苏已流淌了2500多年。如今,在新的大运河复兴行动中,江苏明确提出“三个长廊”的目标,即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味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日前,大运河江苏段保护和文化传承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澎湃新闻等国内20多家新闻媒体赴江苏淮安、扬州、无锡和苏州等地,就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与未来进行实地采访。

  运河荣光

  走访运河城市,历史扑面而来。拥有“运河之都”称号的淮安,曾控扼着淮河、大运河等多条重要水道,是南北水运的枢纽,东西交通的桥梁,漕运枢纽、盐运要冲,素有“七省咽喉”、“天下粮仓”之称。

  比如,明清两代漕运最高管理机关——漕运总督署就设在淮安。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顾建国介绍,在当时,全国每年财政收入7000万两白银,其中5000万两通过漕运实现,因此这处占地3万平方米的建筑几乎掌握着帝国的命脉,稍有不顺则京师震动。

  交通的特殊地位,促进了淮安的繁荣。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交易,据记载:当时老淮安城内外店肆酒楼鳞次栉比,“市不以夜息,十分繁华”。

  然而这一切都在钱币代替粮食作为税收通行以及铁路等交通逐渐发达之后,开始转变。尽管有一些河段至今运输量仍不错,但淮安作为河道枢纽的优势已经大大减弱,漕运总督署成为遗址,运河浆声灯影、喧嚣繁华渐成记忆。

  淮安代表着大多数运河城市的变迁。历史上,享誉中外的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中,江苏占据其三,除淮安外,扬州是明清盐运和盐商活动中心,苏州是明清时期最发达的工商城市和“人间天堂”。

  正因为曾经的荣光,江苏拥有很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表示,江苏运河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区核心面积约占全国的1/2、遗产河段长度约占全国的1/3、遗产点数量约占全国的40%,在运河沿线省市最为丰富。

  徐宁还称,也正因此,江苏较早开始重视运河价值的重新挖掘。如2009年,江苏支持扬州联合全球运河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推动扬州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编制《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等。

  但新篇章还是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掀开。徐宁表示,今年9月15日,江苏省委召开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座谈会,明确了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体制机制。随后,成立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联席会议,8个设区市也发文组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

  新阶段的基本思路为: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味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三管齐下

  众所周知,几百年下来,“大运河最核心还是运输功能,但很多河段没水了,河堤、水利不到位。此外很多地方水也脏了。”WCCO副秘书长徐洪喜对澎湃新闻说,这便是大运河保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即生态长廊所要做的事。

  澎湃新闻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已成立生态长廊建设组,由省环境保护厅牵头,水利厅、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省环境保护厅主要负责人任组长。

  江苏省环保厅表示,目前已初步制定实施运河沿线水系连通工程、完善流域区域调配水工程体系、推进地表水断面达标,到2020年,运河沿线设区市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等工作任务。协同推进交通、水利、环境、绿化等建设,整体性改善和提升大运河生态环境。

  文化长廊方面,大运河穿行千年、点多线长面广、体量巨大,文化遗产点不计其数,既有大量堤、闸、桥、庙、河段、码头、碑刻、名人遗迹等有形的文化遗产,还有运河文学艺术、传统工艺、地方戏曲、风情习俗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可以围绕其保护传承与利用大做文章。

  扬州为此建有一个486非遗集聚区,集聚着当地古琴、剪纸和雕版印刷三项世界级非遗,金银细工、漆器、刺绣、玉雕等19项国家级非遗和200多项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地方性立法《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办法》已通过并开始实施。

  至于经济长廊,WCCO主席、前扬州市长朱民阳表示: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通过大运河可以倒逼经济转型,城乡协调发展。

  在苏州,以前的渔民“棚户区”改造成了美丽的原生态湿地,不少渔民办起了渔家民宿、渔家餐饮,引来天南地北的游客。无锡则打造了“蓉湖溯源”、“北塘米市”等八大文化主题景区。

  在淮安,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依托运河生态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绿色产业,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西游记文旅区等特色项目,是淮安下一步要做的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应局限于世界遗产保护区,还应从更大范围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利用,进而带动全流流域的文化繁荣、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真正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汤明海表示。

  当前痛点

  目标已定,决心已下,接下来便是可行的规划操作,以及解决可能要面对的难题。

  徐洪喜对澎湃新闻表示,当前大运河保护、传承与利用的首要问题是,“起步晚”,以前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到目前缺乏整体保护规划。

  正如澎湃新闻记者在各运河城市看到的,有基本成型的运河文化经济带如淮安的里运河文化长廊,但也有乏人问津的文化遗产区,如淮安的清口枢纽。

  徐洪喜认为,整个大运河城市中,扬州和杭州这两座城市,运河与城市交融协调发展较好。就杭州段的大运河来说,目前其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此外,徐洪喜认为,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运河串联多个省和城市,涉及多种职能部门,沟通协调难度较大,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合力。“某种程度上目前还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缺少整体系统工程的设置。”徐洪喜说。

  “明清城墙、江南古镇,都是边界清晰,管理机构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匹配。大运河则至今不明确、不匹配,操作层面各管各的,整体意识不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曾对《半月谈》表示。

  不过,WCCO主席朱民阳表示,仅有政府管理部门是不够的,应当借力全社会。大运河的保护利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比如,杭州十几年前就成立了运河集团。

  除此之外,朱民阳还提到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难题。“(前些年)对于运河开展旅游,有的老百姓颇有微辞。”朱民阳说。

  目前,有关遗产保护与利用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关系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把握好“度”,却并不容易。

  对此,朱民阳建议要树立法治思维。“单纯靠行政是不行的。”他说,立法的过程就是集中民智民意、统一思想行动的过程。要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在产业发展、城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岸线划定、污染排放标准等方面的统一规划,以法治化倒逼各地弹好守土有责的“独奏曲”,奏响齐抓共管的“交响乐”。

标签:

责任编辑: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