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运河之都"再现繁华胜景
今天首先来看淮安市如何通过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做活运河文化这篇锦绣文章。
位于淮安市淮安区的总督漕运部院,如今只留下一片遗址,仅存的巨大柱础似乎在告诉游人们,这里曾经是一片壮丽的建筑。在明清两代,这处占地3万平方米的建筑掌握着帝国的命脉。
文史专家荀德麟:“淮安处于淮河和运河的交汇处,处于大运河的中部。它是一个最适中的地区,要管理整个京杭大运河全线的河道、漕运和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如今,大运河仍然生机勃勃:淮安船闸年船舶通过量近2.9亿吨,居全国第一。淮安率先在苏北运河开通港口集装箱运输,去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1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的80%。淮安港年吞吐量占江苏内河集装箱运输3/4,在全国内河港口中处于领先地位。 为重现南船北马的昔日胜景,淮安规划投资260亿元,用于大运河文化带的打造,目前已完成投资110亿。
淮安市民谢玉成:“现在住这个地方感觉人很舒服,往这儿一坐,感觉心情就不同了,到处都是绿色。”
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15.6公里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已经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文化胜地。
淮阴师范学院教授、大运河研究专家顾建国:“大运河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长河当中,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一条文化长河。当下我们要重振大运河的文化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唤起我们民族的美好记忆。”
夜晚的清江浦流光溢彩,两岸美景在水面上荡漾扩散,像是遥远的旧梦,却也展现出"运河之都"在这个新时代的风华。(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丛容 李晓光 周俊 徐晗 淮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