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结缘《新华日报》
司马金城/渝中区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曾说:“要抗日非唤醒民众不可。”又说:“现在,武人应摸笔杆,文人应摸枪杆;文武双全,齐做抗战的好汉。”可见他对抗日救国的宣传舆论是高度重视的。这点从他与《新华日报》的关系中完全可以看出。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迁重庆。它是中共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创刊时,冯玉祥热情为它题词:“大众喉舌。”创刊两周年时,又为它题词:“精诚团结,抗战到底。”
《新华日报》的印刷发行,冯玉祥鼎力支持。1937年,冯玉祥创办了三户印刷社,印刷《新华日报》社论集,在国统区广为发行。印刷社迁广西桂林后,又在桂林承印了《新华日报》重庆版,即在重庆排好版,寄往桂林印刷,在广西发行。
而《新华日报》则积极宣传冯玉祥的团结抗日主张,经常派记者报道他的抗日救亡活动,及时发表他的文章与诗作。将军以写“丘八体”诗闻名,一生写诗1400余首,而其中多数是他在八年抗战中的重庆写的。在重庆写的诗,不少是刊载在《新华日报》上的。如1940年10月发表的《纪念鲁迅》,赞扬鲁迅“笔枪墨剑,实开抗倭先河”。
1941年夏天,日寇不断空袭重庆,为避免惨祸,修了不少名之为大隧道的防空洞。由于管理不善,防空洞内发生窒息死人的事件。国民党政府控制舆论,不准报道。《新华日报》刊登读者来信《劫后余生的呼吁》,揭露事实真相。冯玉祥将军在《新华日报》发表“丘八诗”《大隧道》,以尖锐、幽默的语调,要求彻查案情,不要官官相护,“千万别再敷衍骗人一包糟”。
难能可贵的是,在宣传报道上,《新华日报》与冯玉祥将军相互唱和。
皖南事变后,面对国民党的限制与迫害,《新华日报》只能更加隐晦曲折地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日的阴谋。1941年1月13日,《冯玉祥在第二次国际问题座谈会上作《欧战给予我们的教训》的讲演。《新华日报》报道时,编辑在标题上大做文章:《冯玉祥将军演讲,波兰亡国之教训,亡于国内不团结,亡于内政不图治》。以春秋笔法,点出了演讲的现实意义,读者自然心领神会。
1942年2月23日是苏联红军建军24周年,《新华日报》发起慰问苏联红军的签名活动。在国统区,这是公开的亲共活动,参与签名是有危险的。冯玉祥将军不惧风险,率先签名,引人注目,起到了带动作用。第一天参加签名的就有上千人。过后又写文章祝贺,表示“要沿着苏联红军的道路,夺取团结抗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