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 头条 > 正文

0

物联网时代企业如何转型?听听院士怎么说

来源:瞭望新媒体   2017-09-14 09:18:00

  “企业家该思考,到底新工业革命相应的技术是不是迫使我们一定要转型?我们怎么转型?主要依靠哪些技术的支撑?”结合丰富转型案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11日在“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中指出,企业转型要综合考虑理念、能力、管理、生态四方面,转型背后需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企业要重视数据驱动,重新定义行业的边界,重视“硬能力”提升,更要重视发展“软能力”。

  李培根院士讲话全文如下,瞭望新媒体略有编辑:

  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都很热,我们中国制造2025谈四大转变,基本是根据国家制造业存在的质量问题、创新不行、资源消耗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的四大转变。其中的核心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我今天谈转型实际上不从这些方面去谈,我觉得我们企业家该思考,到底新工业革命相应的技术是不是迫使我们一定要转型?我们怎么转型?主要依靠哪些技术的支撑?主要谈四个方面。

  第一是理念上的转变,即我们真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第二是能力上的转型,就是硬能力+软能力,现在我们对软能力还不够重视;第三是关于管理方面的转型;最后一个是关于生态方面的转型。

  理念转变

  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是以生产为中心,现在以市场为中心,我们还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如果企业从客户端思考,见效会很快;如果要从客户端思考,需要我们把网络化技术、数字化,包括智能技术用到其中。举例来说,海尔现在打造一个平台,实际上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用户和用户交互,用户众创、定制等等,给用户最佳体验实现用户终生价值,其中具体就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去实现;红领做服装,全是定制,我们在服装店里买不到,这里也是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完全按照客户的定制要求去满足;无锡有一家企业天奇,他们为汽车做装配线,在装配线考虑服务制造,就是汽车的维修和维护问题,在很多地方装上传感器,他们有基于云计算的管理器,所以实际上把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技术都用到这里面了。

  另外我们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甚至可以让客户去参与到我们的生产中的某些过程,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们为某家企业生产某一个东西,我甚至让客户可以到我的车间,到我的设备上漫游。就是他不需要来我这里看,到计算机上就可以看到实际做什么,设备上面做的加工质量的情况他都可以看到。这样我们给客户高度的信任度,也是体现处处为客户着想。

  能力转变

  另外要有硬能力+软能力的意识。还是以天奇为例,天奇为汽车做装配线,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比如轴承等加上传感器,然后搜集大量数据,本来是普通设备,加上软的东西以后,大大提高了整个设备的硬能力;我去年到PTC,PTC在利用物联网平台,我们讲服务制造,他们某一件事情就是搜集大量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分析,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整体能力。我们需要有一个意识,就是物联网不能够仅仅是传感器,一定是要和大数据分析结合。

  说到硬能力不能不提机器人,机器人是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在汽车厂、装配线上看到的机器人,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智能机器人。未来要实现机器人与人共融,与人协同,这对机器人的要求更高。现在机器人是在围栏里工作,与人隔开,未来机器人与人在一块工作,这就需要机器人懂得人的意图,理解人的意识,机器人需要有更高的智能。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像汽车厂流水线机器人一样自动化,比如航天领域,装配需要人的帮助,人需要机器人的帮助,这种情况下对机器人的要求其实更高。日本的法拉克机器人有两个工作模式,一个是高速工作模式,另一个是协作工作模式。协作工作模式与人一起,不需要围栏,在一定距离碰到人就会切换,这个未来在制造业可能会用到很多,现在东风日产做一些试验,用于搬运、焊接等等领域。

  另外有一些软能力对我们非常有用。以AR增强现实为例,一些名牌电梯厂,增强现实让电梯维护、维修很方便;同样在制造环节比如说装配,用AR效果非常好。所以有一个董事长讲,一个机械厂,其绝大部分事情都是由信息和数据去驱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工业企业必须是一个软件企业。

  数据分析等等也都是软能力。现在海尔集团搞互联工厂垂直集成,沈阳工厂1200个传感器,数据量大得惊人,通过这些数据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软能力。软能力还可以简化硬件,比如测量血压的机器,血压显示器不要了,跟手机联起来了,我们通过软件简化零部件。

  有时候想一想,冰山浮在上面的只是小部分,下面是更大的部分,软能力恰恰是隐性的,硬能力是在上面的部分。大家要特别注重软能力,软能力文化方面就不说了。

  管理转型

  第三个转型,大家要特别注意管理转型。李洁教授说,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就是企业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物料、每一个过程都得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就要有相应的处理,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做到。有一些人到红领去参观,有的人看了以后觉得车间里还是劳动密集型,但是不要忽略他做得好的一点恰恰就是数据驱动,工人很多,但是每一件事情全是数据驱动,所以数据驱动非常重要。

  从对人管理的角度来讲,我希望企业界的朋友都重视一个问题,怎么让员工更自由,有更好的感觉。现在的一般管理是一个头管若干人,员工对人负责,更好的形式是什么?对数据负责,工作的效果让数据评判。这方面也需要数据技术支撑。我有一个观点,企业是自由与服从的统一,企业不能完全自由失控,也要服从,服从于企业设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对数据负责的前提下有充分的自由,信任与控制的统一。但往往我们以不信任的方式去监管、控制,给干部和员工很不好的感觉,不光是企业,事业单位也一样。所以我说要变主观监管为客观监管,变人的监管为数据的监管,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曾经参观一个日本公司,有意思的是,员工可以选择自己的强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决定自己的工作方式,但不会完全失控,企业有相应的数据和数据系统,有一套数字化网络、网络化技术支撑,做到业务和人才的最佳匹配。在人的管理方面,企业普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生态转型

  再谈一个转型,生态的转型。首先,生态是一个开放创新的平台,举例来说,一个发动机的支架拿出来到网上征求设计,开放式创新效果非常好,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态,就是利用群体智能;海尔也在搞开放创新平台,海尔协同定制模式等等。另外,要重新定义行业的边界,这点大家要重视,我们现在做某一个事情,你不能仅仅从单一产品出发,比如说农机行业,做拖拉机不能仅仅考虑拖拉机问题,要在农业设备系统中间去考虑拖拉机的问题,这个边界不一样。我去年到美国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农机公司,他们不仅农机设备互联,而且连接了灌溉土壤和施肥系统,可以随时获取气候信息等等,他的视野完全不一样了,跟以前考虑问题完全不一样。希望企业界朋友们,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数字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大家要引起重视。数字供应链,就是物料供应链,你给我原部件,还要给我数据,同样我要给别人相应的数据,这就是良好的生态。另外,生态需要好的云技术的支撑,前几天华为发布了他们现在搞的试图打造世界上五朵云之一,1999年,华为刚启动集成供应链改革时销售额在15亿美元左右,供应链员工3000人,现在销售已经到1000亿美元,但员工增加并不多,这就需要云技术的支撑。

  我们讲生态,拿汽车举例,做汽车的当然需要零部件、各种原材料数据,但汽车使用者的一些信息数据,又和后续的汽车服务,和交通、智慧城市等相关联,这就是说汽车行业现在考虑问题的视野不一样,这就是一个大生态。

  最后,我们企业家要关注新工业革命的趋势和可能的影响,转型需要从理念、能力、管理、生态等几方面去综合考虑,当然,转型实际上需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撑。这里面,希望大家重视数据驱动、企业里面管理数据驱动,重新定义行业的边界内容,我们要注重硬能力提升,但是某种意义上软能力更重要,软能力也可以提升硬能力,表现为硬能力,要注意企业的生态,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标签:

责任编辑: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