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专题2017 >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 头条 > 正文

0

鸿山物联网小镇,一个浓缩版的未来

来源:南风窗   2017-09-05 09:09:00

  “在物联网领域,中美差距并不大,拉开差距的可能体现在应用层面,如果能在集成示范应用领域做出突破性探索,那就可能抢占全球性的技术应用高地。这也是鸿山物联网小镇“实验”的另一种价值。”

  鸿山街道位于无锡的东南部,隶属无锡市新吴区。过去,这里以丰富的吴越文化遗存、远近皆知的葡萄节而闻名。

  2016年11月,在无锡举办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公布了建设鸿山物联网小镇的规划,鸿山将以开启“物联新时代”为使命,探索物联网集成示范应用的未来。

  物联网的概念始于1999年,如今虽然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得到逐步应用,但在公共服务、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大范围地普及开来。它距离日常生活,依然遥远。

  但鸿山物联网小镇将改变这个现状。鸿山的行政辖区面积仅为全市的八十分之一,三年后这里将建成给无锡、全国甚至全球带来示范作用的物联网小镇。从公共服务到日产生活,处处都体会到物联网带来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这种现实应用所积累和沉淀的技术和经验,也会进一步倒逼和促进中国物联网技术的提升。因此,鸿山的先行先试,意义非凡。

鸿山物联网小镇效果图

  万物互联,先打破数据的烟囱

  根据规划,鸿山物联网小镇将以物联网应用示范先导区为目标,建设“以人为本、全域感知、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内生发展”的可持续智慧小镇。智慧二字,体现了物联网所赋予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整体城市建设的智能化。

  放眼国内外,其实以发展智慧城市为口号的地区并不少,但卓有成效的并不多见,误区在于,他们往往过分注重技术本身,而忽视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发挥市场力量这两者的平衡。

  在这方面,鸿山所在的新吴区做了一个正面示范。在这次物联网建设浪潮中,新吴区定位是,政府作为社会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应主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打破数据分割,为物联网小镇建设奠定“大数据基础”。江苏智慧新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智慧新吴”)开发的政务动态管理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尝试。

  智慧新吴是一家区级国控公司,公司在去年12月成立,负责政务动态管理平台的开发和运营。形象来说,管理平台是小镇建设的“记录仪”和“跟踪器”,平台上会列明不同项目推进的节点和进度,并设置有预警系统,用以通知项目负责人及关键节点涉及人员,试图改进政府各部门、条线间信息相对隔绝,提供公共服务和推进项目进展时效率偏低的局面。

  以最早成型的债务管理模块为例,传统的债务管理方式无法实时提醒即将到期的债务。而债务模块的上线有效解决了这些诉求:平台会实时显示所有债务情况,如果将债务按成本向下排列,以金字塔的方向来比喻的话,那么传统管理模式下,是以高成本为主的倒金字塔形状呈现。

  系统运行至今,通过不断优化债务结构,金字塔形状已经倒置并呈现出健康的状态。债务存续期间,平台还设置了债务归还的阈值,根据每笔债务的特性,在还款日期前会分批次逐步多轮预警,降低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

  智慧新吴的副总经理徐衡锐直言,在这个平台上线之前,政府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都是独立运行,“数据烟囱”林立,打破这种数据分割局面只有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才能完成。

  徐衡锐向《南风窗》记者回忆,最早他们之所以有信心成立这个平台,新吴区区委书记魏多给予了重要支持,“他是一个非常重视信息化的人”。徐透露,魏多曾言,这种信息化工程必须是一把手从上往下推的一个工程,如果一把手不管,部门分管的领导可能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烟囱很难打破。

  在公司成立前,开发团队已经在一年多前着手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在这期间团队开始频繁地和政府沟通,“他(魏多)亲自抓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还在做系统原型开发的时候,每个礼拜六下午,每个页面、每个功能、每个权限的流转都要经过他确认。”

  智慧新吴运营总监黄雪介绍,因为这个平台的上线,部分需要两至三年才能推动的项目,如今只需要几个月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

  这种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和资源上的“精打细算”也应用在了鸿山物联网小镇现在的建设上,作为新吴区下属的辖区,小镇所有项目的进度也都会被分配到政务动态管理平台上不同的模块作开展和跟进,从政府这一维度保障了小镇建设的高效推进,领先于国内其他同类小镇的建设。

  鸿山小镇将建设物联网会议中心,承接和举办各类跟物联网有关的大型活动。

  阿里为何选择鸿山小镇?

  鸿山街道面积仅有58.6平方公里,在地图上并不十分起眼,但是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难以被忽视。以鸿山为圆心,上海、南京、苏州等重要城市均在两小时内可达,距离无锡市内唯一的机场苏南国际机场和京沪高铁站均不足8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物联网相关要素的集聚提供了便利。

  选择在此创建物联网小镇,很大程度上是仰仗无锡高新区内雄厚的物联网产业基础和丰厚的人才储备。无锡高新区全称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新吴区的前身无锡新区就是在高新区的基础上成立的。

  国家传感网的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也落在了高新区,从创建至今8年,这里聚集了1000余家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专业人才总数突破五万人。2016年,高新区物联网营业收入就达到了1150亿元,同比增长了15%,保持多年高速增长。

  无锡和新吴区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优势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但要建设具有示范应用价值的物联网小镇,还需要一套“通用的语言”。

  物联网连接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但却可能“语言”(数据标准)不统一。不同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传感网和通讯网络构建,相互不互通,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各自为政”的状态,这也导致了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有限,产品之间无法协同,数据资源被大量浪费。

  这时候,通用型的共性平台就显得很重要。由无锡高新区携手阿里云搭建的飞凤平台就承担了这样功能,平台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标准规则,支持海量多样的传感器及主流通讯协议的标准化稳定接入。

  也就是说,不同设备都可以接入这个通用的接口,数据得以实现大范围的流转。平台听起来有点抽象,而在物联网小镇上,形象来说,它就如同生活中的公路、电力设施一样,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飞凤平台的建设贯彻了阿里一直以来的思路,一是赋能,二是建生态。赋能的意思是,平台会依据阿里云的技术积累以及数据的采集开发出各种通用的能力,提供给不同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

  具体操作而言,这个平台和天猫有点类似,举例来说,入驻天猫上的店铺卖家,不需要再各自开发出自己的结算系统,因为平台已经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结算功能给每个店主,同理,如果其它物联网企业需要类似从传感端上传数据到云、在云应用上进行信息调取、权限管理这样通用的功能时,都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提取,无须重复开发。

  这样的好处是,对于资金和人力资源欠缺的小企业而言,他们可以专注于自己垂直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而这些企业,也是阿里所经常提及的生态伙伴。

  扩展到城市治理上,带来的改变更加可观,举例来说,通过河流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既可以用于水务系统,也可以用于农业领域的应用,避免了“今天建一条,明天建一条”的重复建设,由此带来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

  在生活的应用上,平台将利用多种感知技术,集成土地、厂房、商业载体、市政设施、城市部件、排污及地下综合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实时数据,通过覆盖公共基础设施,形成地上地下空间全城可视,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实在的福利。

  所谓建设生态则更进一步,在飞凤平台的基础上会形成一个IoT(InternetofThings缩写,就是物联网)的云服务市场,这个开放的云服务市场也会适用于其他城市的建设,举例子来说,如果也有其它城市对智慧新吴的政务动态管理平台感兴趣,那么其可以从这个服务市场上购买,这给三方都带来了收益—这也是阿里在物联网时代,新商业模式的尝试。

  选择鸿山,阿里云IoT事业部业务总监杜浔阐释了原因,“无锡八年来的产业积累,一年将近2000亿的产值,2000家物联网企业,15万从业人员的数量,这是阿里后续发展生态所看重的。”

  在鸿山试行这样的基础设施铺设是具有借鉴意义的,这也是阿里布局物联网战略的一部分,阿里云的IoT事业部,今年3月刚刚成立,飞凤平台就是其首个智慧城市平台项目。在飞凤平台的签约仪式举行半个月后,《新华日报》刊载了相关报道,其中提及对鸿山物联网小镇的定位是,“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试验田”。

  “物联网+”的时代生活图景

  对于物联网产业链的划分,一般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距离鸿山12公里以外的物联网高新产业园区已经聚集了大量感知层相关企业,传输层则依靠运营商为主要切入口,因此鸿山的定位避开了这两个层级的重复建设,着眼于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建设。

  特色小镇的核心概念有这样一个特点: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鸿山物联网小镇的承建方,吴文化博览园董事长袁锦祥介绍说,“小镇和产业园区的区别在哪里?那就是小镇是可以生活的地方。”鸿山物联网小镇希望打造的,是在积聚产业数据中心的同时,让人同时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今年八月,无锡太湖新城的雪浪小镇也发布打造物联网小镇的计划。

  鸿山的具体规划是,小镇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核心区约1.1平方公里,未来将结合区内产业优势,打造智慧工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等特色应用。

  以智慧工业为例,鸿山街道内原本以传统的机光电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为主,此次小镇建设中,计划以“唤醒计划”为抓手,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生产设备互联、物品识别定位、能耗自动监测以及生产现场重要信息告知等环节上,帮助传统企业实现和新技术的嫁接,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升级转型。

  两大计划的实施为小镇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方向,除了“唤醒计划”,还有“城市云脑计划”。后者的含义是承接无锡高新区内原有的物联网产业“溢出”效应,整合物联网各项技术,搭建一个万物“数据”的汇聚平台。智慧新吴的动态管理平台和阿里云的飞凤平台都是云脑计划的组成部分,云脑计划意在打造小镇中跨越行政区域制约的智能中枢。

  这样的图景非常吸引人,但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在物联网小镇上规划的设施,和当下的IT热潮所应用、构思的技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那两者有什么差别?

  其实鸿山物联网小镇已经给出了答案。在物联网的概念产生以前,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电脑、数据中心等IT基础设施是分开的,但是在物联网时代,两者可以进行整合、联通。

  具体到小镇的应用上,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给第一、第二产业带来的改变,例如前述的“智慧农业”和“智慧工业”改造项目,这是在只关注第三产业开发和应用的信息时代所没有触及到的领域,也是“物物相连”带来的新概念。

  而这种跳跃和转变,很大程度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新吴区科信局副局长刘燕介绍说,在无锡高新区建设之初,都是以国字号的研发机构为主,主动入驻的企业很少,因为“风险很大”,但现在局面完全改变了,市场对于产品创新的需求变得强烈,大企业都“争着来抢这块蛋糕”。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物联网领域,中美差距并不大,拉开差距的可能体现在应用层面,如果能在集成示范应用领域做出突破性探索,那就可能抢占全球性的技术应用高地。这也是鸿山物联网小镇“实验”的另一种价值。

  那如果套用“互联网+”的说法,我们是否也会迎来“物联网+”的时代?刘燕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渗透性强是物联网最大的特点,当物联网被广泛应用,这项技术自然会与生产、生活紧密融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物联网+的说法,它可能会成为一种催化剂,促进所有行业的发展。”

  (黄靖芳)

标签:

责任编辑: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