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乡村大变样 农民得实惠
2020-09-14 09:27: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江瑜  
1
听新闻

龙潭街道辖区内如今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记者 江瑜摄

初秋时节,南京的乡村生机勃勃,农民们将迎来一年中最盼望的丰收季节。今年,大家收获的除了丰产,还有更加美丽宜居的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即将收官。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南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部署要求,历经三年行动,持续精准用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绘就了一幅环境面貌更美、农民实惠更多,“有面子更有里子”的美丽乡村图景。

村民说变化:环境美了口袋鼓了

老徐和老伴刚刚经历了一个忙碌的周末。老两口是栖霞区龙潭街道东潘自然村的村民,眼下,村口的荷花荡景区已进入旅游旺季的尾巴,但周末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老徐的家离荷花荡不远,会做几道特色菜的他自从村子打造成美丽乡村后,就和老伴在自家院里开起了农家乐,每到周末生意都很好。他们的女儿在村里当导游,就在家门口上班。

谈起今天的好日子,老徐笑得合不拢嘴,可就在几年前,东潘村还不是这个样子。

龙潭街道是栖霞区最东边的一个街道,毗邻长江,和句容接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村庄环境老旧。“早些年村里房子破旧,小路坑坑洼洼,垃圾池里蚊蝇乱飞,很多老百姓都用的是旱厕,散发着臭味。”老徐回忆,村民们年轻的就出去打工,年纪大的留守村里干点零活,日子很紧巴。

这几年,东潘村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村里的公路修得笔直,旱厕全部拆除,有了污水处理设施后雨污分流,池塘又重新变得清澈,家家户户开展垃圾分类,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里还因地制宜发展荷花荡旅游,打造美丽乡村,村民收入增加,幸福感满满。

“村容村貌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提升,农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也提升了农村营商环境,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说,经过几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整”“治”结合,乡村展开美丽画卷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曾是很多农村的真实写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南京市“整”“治”结合,实现了乡村面貌的大提升。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同年,南京出台《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这项行动的实施内容。

整——提升村容村貌。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建设镇街路网,实施村庄绿化和民居改造。

治——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南京各涉农区迅速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重点推进。

江北新区:提前完成289公里四好公路建设,全部完成192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8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完成美丽庭院市级庭院创建129户、区级111户。

江宁区:筹集近70亿元资金,在全省率先将1500个村庄划分成“四类四层”,全域性开展整治。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65套,整改以前的存量污水处理设施453套,1500个村全部实行垃圾分类,户厕改造近4万座。

栖霞区:70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提前至今年年底前完成,覆盖所有自然村。户厕改造完成9796座,三年改厕目标已全部完成。四好公路完成建设任务,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和农村公路管养率均达100%。提前完成300户美丽庭院创建目标。

六合区: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70%,户厕改造向全覆盖目标推进,开展无害化公厕“回头看”工作,抓紧出台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三年实施方案,推动宜居品质提升。

浦口区:投入12亿元实施村庄污水治理,新建1个综合运维中心、532个污水处理站,铺设325公里污水管网,目前进度已达95%。在全域落实垃圾分类,全面完成户厕无害化改造,新建的38座农村公厕已完成32座。

溧水区:今年预计投入20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214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进场施工,200座新改建农村公厕全部进场施工,预计11月底全部完成。

高淳区:农村生活垃圾上门分类回收率达到90%,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8%,年内将完成500座公厕改造。

从全市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项重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绩。

垃圾分类全域覆盖。全市所有自然村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农户分类+保洁员上门收集”模式,基本实现了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就近生态处理。

污水治理有序推进。成立农村污水运行监控工作专班,坚持每月现场调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护。

厕所革命持续深入。今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厕目标是600座,已完工490座,完工率达81.7%。持续开展“回头看”,不断巩固改厕成果。

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累计发动农民参与环境整治79万人次,共清理各类垃圾29.34万方,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3.4万处,基本实现了村庄环境的整洁有序。

收官在即,要完善从建到管的长效机制

从全市进度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已进入收官阶段。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晓平认为,三年行动中“整”和“治”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进入当前阶段,最关键的是要完成从建到管的转变。

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健全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格局。以“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为契机,鼓励引导更多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通过招商引进、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整治项目投资。

健全管养维护机制。建起来更要用起来,发挥国资集团优势,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察“五有”标准,健全完善镇街综合管护、村级自行管护、专业化第三方管护互为补充的长效模式。

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把整治过程变成组织动员、教育引导的过程,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进乡村活动,全面增强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倡导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创造条件让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小型工程施工、公共设施日常管护工作,开发卫生保洁员、公共设施管理员等更多公益性岗位,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

乡村大变样,农民得实惠,环境整治正绘就一幅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南京图景”。

标签:龙潭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责编:王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