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稻田养青蛙 农业玩文创
2019-11-15 09:20: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杜莹  
1
听新闻

  江宁区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工作人员在小番茄种植大棚内工作。 记者 董家训摄

  初冬时节,位于秣陵街道的南京清色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黑斑蛙生态养殖孵化基地内却有着安静与热闹并存的两重天——在一块块被绿色纱帐围起来的蛙池内,多数黑斑蛙已经进入冬眠,难觅踪影;不远处,基地工作人员正为整理蛙池、安装水质监测系统而忙碌着。明年三月,这里孵化出的上万尾蛙苗将被投入百亩稻田,为企业带来新的希望。

  “三年前,我从来没想过稻田里还能养青蛙。”总经理周程笑言,企业成立之初只是单纯种植水稻,尽管种出的稻米品质很好,但因缺乏市场竞争力,一直卖不出好价钱,如何寻求一种更高效的种养模式成了当务之急。

  敢想敢创新,在对周边新型种养模式考察后,周程等人开始在全市范围首次尝试“稻蛙共生”这一新型种养模式。将500亩稻田改造成或大或小的蛙田,每块田的中间种植水稻,稻田四围用来养殖黑斑蛙,四周安置了围栏,防止蛙跳出逃窜。蛙能吃掉稻上害虫、排泄物可作水稻肥料,水稻能为黑斑蛙提供避阴栖息场所,整个稻田呈现出一派稻蛙和谐共生的景象。

  “如今水稻亩产近550公斤,去年稻田共产出75吨黑斑蛙和200万公斤水稻。”周程说,去年10月企业正式和“盒马鲜生”签订供货协议,北京、上海等65家“盒马鲜生”超市同步售卖企业产品。因为肉质鲜美,黑斑蛙卖出了每公斤156元的好价钱,而稻米也因无污染、无化肥,每公斤售价24元,2018年企业销售额超1800万元。

  “稻蛙共生”的新模式让周程等人“种地”种出了新滋味,而在谷里街道现代农业示范园内,上万个塑料大棚连成一片,设施农业这一经营新模式让当地农民省心又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园区一间大棚,只见一簇簇绿藤在细绳的牵引下直立生长,上面挂满了粉娘、黑妃、黄三宝等五颜六色的小番茄。“垂直农业不仅能增加空间利用率、提高栽培效率,蔬果接收光照程度更高,品质也更好,产量能提升30%以上。”南京谷里现代果蔬产业研究院科研技术部部长夏彭飞说。

  据介绍,目前园区大棚都已接入物联网系统,由计算机对设施内的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氮磷元素含量等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当系统检测到果蔬缺水时,便会开启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确保精准灌溉,零排放、零污染。

  “施肥过多,导致肥料盐碱化、有害物质堆积,土壤出现连作障碍,这些都曾是当地农民的心病。”夏彭飞说,如今在新模式、新技术助力下,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年产量4万多吨,实现净利润4600万元,每亩净利润超5000元,是种植传统稻麦油的5—10倍。

  农业一定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当然不是。在秣陵观音殿,当地农民就告别传统农业模式,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玩”起了休闲农业新模式——文创农业。

  秣陵街道田园办主任孙静介绍,观音殿在打造之初就定位“文创非遗市集”,打造集人文底蕴、历史积淀和文化创意为一体的非遗文化创意特色田园乡村。经过3年的沉淀,目前已集聚三吉沙画、观音集老布坊等一批文创产业。同时,街道还打造了农民手工市集,整合了竹编、布鞋、年糕等一批传统手工艺,由当地农民开设的观音集米糕、解忧馄饨、老豆腐、特色农家菜等备受游客喜爱。

  产业发展新模式,农民致富新路子。近年来,南京大力探索农业新发展模式,集成推广适合南京地区的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模式,研发了绿肥套播留高茬保育技术,建立了稻茬绿肥轮作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目前轮作换茬(即种植绿肥)面积11.2万亩。探索出蔬菜“轮、控、改、替、收”全程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大大缓解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推广“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虾共作”等一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总面积达9万亩。

标签:黑斑;稻田;水稻
责编:王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