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镇江】华阳街道多措并举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2020-12-16 16: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茉  
1
听新闻

干净整洁的村道、清澈见底的河道、节能明亮的路灯......近年来,华阳街道围绕“乡村振兴”的主题,积极发动利用民资民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乡亲议事等群众性活动,不断提高全村建设水平和生活水平,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明创建让村庄鲜活起来

“现在村上池塘可干净了,可以淘米洗菜呢!”面对记者的采访,北相村的张芳华挺着胸膛骄傲的说,不仅是池塘,还有新建的健身广场,你再看看路面、厕所、路灯,现在村上的环境谁不说好。

走进华阳街道大街小巷、乡村主要道口,一道道亮丽的红色彩带悬挂着:“房前屋后理一理,左邻右舍评一评,乡风村貌争第一”“门前三包做到位,家家户户环境美”。不仅如此,每到中午、傍晚,村里的喇叭也响了起来,循环播放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口号,各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常态化的开展着。

近年来,华阳街道党工委持续推进“定村领导+定村干部+村书记”模式,以“一个金点子盘活一个村”为导向,以一个小自然村为试点,广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赵塘村,王书记在一片空地建一处小型生态停车场,四周栽上树木,让狭窄的道路有一个会车点,车辆有序停放。在下甸村,笪书记利用“科学规划,回收利用”的理念将破旧房屋进行修缮,建设仓储中心对外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变废为宝。

乡亲议事让脑袋灵活起来

今年4月以来,每两个月在华阳街道各村、社区的党建会议室里,书记、干部、党员、群众们都围坐在一起,面对村内热点工作、难点问题、未来发展等集思广益,开展协商讨论。这是华阳街道党工委今年内新创新推出的乡亲议事制度,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让决策更加公平合理,人们都亲切的称之为“圆桌会议”。

自“乡亲议事”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们更加积极踊跃的加入到乡村的建设中来,有的经常主动到村委会询问会议召开情况,有的是早早写好讲话内容,有的更是按捺不住,发现问题、想到办法后立刻找到村办事人员进行交流。截至目前,共召开了“圆桌会议”68次,围绕“道路亮化、污水处理、化粪池改造”等议题进行讨论,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105件。

“现在,村里桩桩件件事情的决策,都在村民的活跃参与中进行。抱怨少了,建议多了,吵架少了,沟通多了,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和过去不一样了。”华阳街道“乡亲议事”工作负责人表示,现代化的村庄治理,不能再靠一两个“能人”,也不能由村里一手包揽,而要通过集思广益,靠公共管理,靠村民自治,让村民的脑袋灵活起来,让乡村的发展活跃起来。

授人以渔让日子红火起来

“种植果树,最愁的是销售问题。不是卖不出去,就是卖不上价。我今年有近1000斤美人指没卖出去,幸好扶贫办帮助统一挂网促销,真是太感谢了。”刘杏梅表示,种植农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销售,这是大家共同的困扰。

据了解,华阳街道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4户,截至去年886人已全面脱贫。主要是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技能培训,解决工作需求、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办理低保、残疾人补助、政策性补贴、节日慰问等途径,增加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近年来,我街道每年都开展创业培训、果树园艺工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十余期,培训人员近500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举办了三期创业培训,90名学员获得由人社部门统一颁发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华阳人社中心主任陈俊表示,为进一步落实“六保”“六稳”政策,接下来将为低收入者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打通低收入贫困户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今年华阳街道计划整合花灯基地,优化平面布局,建设花灯制作和展示区。挖掘山芋地生态和文化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现有产业(蔬果、苗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秦淮花灯、家风长廊)的独特优势,通过利用构建高效农业+秦淮花灯观光游玩的产业链模式,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相对集中、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促进一二三产特色融合发展。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