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村村民查看自家大棚内草莓长势。徐报融媒记者 谭歌 通讯员 王春生 摄
游客在采摘火龙果。
近年来,贾汪区坚持政府引导,以市场为主体,优化布局、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高效,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禀赋,把都市城郊型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建成农谷大道、252省道沿线“两条产业示范带”,形成特色粮食、设施蔬果、生态畜牧、休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以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徐州现代甘薯产业园四大园区,加快提升两个产值超20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构建了产销一条龙、农旅一体化、三产融合发展的“244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3+N”园区,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等称号。
现代农业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12月11日上午,太阳露出久违的笑靥,温暖而和煦。在贾汪汴塘镇苏蔬农业示范园内,一个60多人的旅游团正在温室大棚内采摘火龙果。红红的火龙果挂在长长的枝条上,引得人们惊喜连连,大家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
该示范园老总吴鹏介绍,园区占地面积80亩,2015年开始建设,有温室大棚37栋,其中32个高温大棚、1个鱼菜共生温室、4个冷棚温室。分别是火龙果温室大棚23栋、牛油果大棚1栋、百香果大棚1栋、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大棚12栋。2017年从台湾引进优良红心品种“软枝大红”种植,该品种火龙果具有水分足、糖分高、品质优等特点,产品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在耿集镇郑庄村的“莓好甜园”草莓种植区,村民郑尊广和爱人正骑着电动三轮车往该村草莓交易市场卖草莓。他告诉记者,现在早熟新品种“隋珠”正该上市,每斤卖到28元,这一三轮车草莓就得卖上2000多元。他家种植了11亩大棚草莓,今年行情好,卖个四五十万元没有问题。
据郑庄村会计服务站站长郑辉介绍,郑庄村以前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落后。后经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草莓温室大棚2000余亩、打造高标准大蒜种植基地2100余亩,目前郑庄村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达85%以上,村民以种植大蒜和草莓为主要收入来源,经4年脱贫攻坚努力,截止到2019年底,该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已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9.42万元。
在贾汪区茱萸山街道龙门村,提起种甘薯的冯子红,大家都伸出大拇指,作为返乡退役军人,冯子红积极响应当地“三乡工程”号召,创办了龙门春生态园,以种植甘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冯子红告诉记者,龙门春牌山地蜜薯是按照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体系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要求,从基地选址、土壤改良、脱毒种苗选育等环节严格把关,使用当地奶牛粪便进行自制堆肥,采用杀虫灯捕虫,人工除草、山泉水浇灌种植生产的,其薯形长圆,皮薄光净,口感香甜,丝络极少,且按照烘烤型、蒸煮型品种不同分为红心、紫心、黄心以及粉、糯、黏等属性,深得市场欢迎。
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贾汪地形地貌独特,平原、丘陵、水域三分天下,宜耕、宜林、宜渔、宜游,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近年来,贾汪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贾汪的设施农业已达到12万余亩,主要集中于27公里长的农谷大道和252省道设施蔬菜产业带。全区设施蔬菜面积达7万亩,绿色蔬菜、瓜果园艺等集聚效应凸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拥有3处上海外延蔬菜基地,以及康田农业园、苏蔬火龙果园、御品葡萄园等22个精品园。
打造特色粮食产业。主打中强筋小麦、苏北杂籼稻,粮食生产实现十六年连丰。塔山镇(稻米产业)成功申报2020年国家产业强镇;今年2月27日,该区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国家甘薯技术体系和贾汪20万亩高亢山区土地资源,共同打造徐州现代甘薯产业园。目前全区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其中年产鲜食甘薯约2万吨、淀粉型3万吨,脱毒种苗2000万株。
扩大生态养殖产业。锦鲤养殖被誉为“最美”的产业。贾汪现养殖锦鲤1800余亩,年产4000万尾。国内首家锦鲤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开园,并承办了江苏省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锦鲤大赛。同时依托周边村庄打造锦鲤文化小镇,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把锦鲤养殖发展成为富民产业。今年5月份,该区以锦鲤元素为主题,以“真真”“旺旺”为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吉祥物征集活动,形成了贾汪农旅“想得到、看得见、拿得走”的三位一体认知。
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着力推动“传统乡村”到“精致乡村”转变,建设了“水韵马庄”“田园磨石塘”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大力发展方便游客采摘的草莓、葡萄、火龙果、甘薯等鲜食农产品;通过承办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江苏省首届早熟草莓品鉴节、江苏省首届石榴花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产业发展要素不断向贾汪集聚。
贾汪区通过大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等发展,大力整顿乡村环境,推进人才下乡,努力建设美好乡村。未来,一个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绿色美丽、宜业宜居的农业强区将会如花般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