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镇江】无障碍改造帮助残疾人“零距离”贴近生活
2020-12-02 16: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浩  
1
听新闻

整洁的橱柜和灶台,崭新的移动扶手和坡道,设施齐全的卫生间……一个个暖心而又便捷的无障碍设施,已成为江苏省句容市残疾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2016年以来,句容市的个性化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走进一个又一个残疾人家庭,据统计,共有127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改造,改造资金超过37万元,真正打通了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帮助残疾人“零距离”贴近生活。

“有的放矢”,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

“政府想得真周到,不仅为我家卫生间安装了坐便器、面盆、浴霸、太阳能,还在家里安装了安全扶手,地面还做了防滑处理,真是贴心。这下终于不用左邻右舍抱着我去浴室洗澡了。”家住天王镇的退役残疾军人宋平谈起“换了脸”的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是市残联为残疾人家庭所做的民生实事之一。仅2019年,句容市共有93户像宋平这样的困难残疾人家庭,接受了家庭基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他们中,有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精神残疾等不同类型,改造满意率达到100%。

每年年初,在市残联的部署下,各镇(街道、管委会)残联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对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走访,通过探实地、摸实情、听想法,拟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并与专业人员对接,排查并汇总预改造户数量和各户的预改造项目。市残联康复科工作人员张国华说:“句容市无障碍改造工作自2012年就开始了,从原来的定向适配到现在的正向改造,由“粗大化”逐步实现“个性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越来越注重改善困难残疾人家庭的配套设施及生活条件,这样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实打实的便利,还减轻了家属在照料看管等方面的压力,这也是我们实施项目的初衷。”

“量体裁衣”,注重个性化改造需求

“我是先天性的双下肢功能缺失,以前根本无法一个人如厕和洗澡。现在不要我花一分钱,帮我新装了马桶,还配上了固定扶手,再也不用担心坐下去就站不起来。灶台高度帮我降低了,还安装了新的油烟机和燃气灶。洗澡不仅配了洗浴凳,还有漂亮的淋浴设备,这是以前不敢奢望的。”家住天王镇的肖池英由衷地发出感慨。

“为了让改造更贴心、更实用,前期,我们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组织网络作用,组织市镇两级残联和村(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从残疾人的居住环境、住房状况、残疾程度以及征求残疾人及其家属意愿,确定是否有无障碍改造需求。”市残联康复科工作人员王雁介绍说。着眼于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最可行的改造内容,根据改造对象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和残损程度以及家庭实际,由江苏省残联辅具中心的专业人员为预改造户确定一整套个性化的改造方案,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案,使残疾人真正实现“行得通、出得去、能如厕、洗上澡、晒太阳”的目标。

方案形成后,在入户施工改造期间,市残联派驻分管工作人员一线办公,全程监督,确保了无障碍改造设施的施工质量。在整个过程中,市残联注重施工监管和验收,发现不到位的地方,一一督促施工方及时整改,保证每一个个性化的无障碍改造项目,做到符合残疾人的生活需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润物无声”,无障碍环境融入生活

近年来,句容市聚焦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提质工程。除了推进贫困残疾人的家庭无障碍改造,还在残疾人聚集区开展无障碍改造,为广大残疾人家中生活无碍、社会出行无碍创造了条件。

家住后白镇的卢学友是一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平时活动只能依靠轮椅,因此常年蜗居家中,出行很不方便,他告诉记者:“轮椅没办法上下楼梯,碰到阶梯就要靠人帮忙。”去年,镇里的无障碍环境改善后,他已经能单独驱动轮椅去后白镇“残疾人之家”参与辅助性就业了。

据统计,句容市共有3.4万多名残疾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为保障农村残疾人去综合服务中心办事顺利,句容市积极推进村居无障碍环境建设,大力改造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无障碍设施。目前,各村(社区)无障碍通行的基本需求已经实现,一部分残疾人通过无障碍设施走出家门,不仅村居便民实现了零距离,更帮助了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