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黄埭镇立足“相城城市副中心”总定位提出黄埭复兴战略,全力打造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营造企业安心、人才舒心、百姓顺心的宜居宜业环境。
通过前瞻谋划、系统设计,统筹全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十四五期间,黄埭镇倾心打造“五个一工程”(一个景区、一个中心、一批公园、一条老街、一个村庄),以水为纽带,以文化为内核,把优美的生态风光融入城市,用高端配套提升城市能级,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个景区
借助春申湖、西塘河生态资源,以春申湖公园和西塘河南段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景观,将黄埭镇全域打造“春申西塘 梦里水乡”景区,突出江南风情、水乡气质、文化内涵,支撑全域旅游发展,让城市更有品质品位、市民生活更舒心舒适。

春申堤建成效果图

环湖步道
景区核心区域通过跨线桥、栈道等将春申湖和西塘河联通,点缀亭台楼阁轩榭,优化提升生态景观,塑造别具江南水乡风情的“黄埭小西湖”。以河、湖为纲,推动景观组团发展,打通区域协同、景点联动。

湖上栈道建成效果图
实施春秋路、春丰路等重要路段、重大节点绿化景观提升,开展春秋路沿线建筑和春申湖公园亮化工程。
突出千年古镇文化优势内外兼修,用好老街、冯梦龙村、春申湖等现有文化载体,深度挖掘评弹文化,把“古韵黄埭、人文新城”的文化气韵塑造好。
一个中心
中心商务区位于黄埭镇中央核心,规划面积3.87平方公里,主要承担科创服务、高端配套等功能,通过高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打造黄埭未来新镇区、发展新引擎。围绕“三年拉框架、五年出形象”目标,先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基础设施、景观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等。

中心商务区“聚龙湾”透视图

中心商务区夜景鸟瞰图
中心商务区重点以项目引领,通过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学校、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商务楼宇、核心地标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准的功能性载体,驱动区域协同发展;以河湖水岸为生态本底,建设五华湖、东蠡河滨湖景观带,打造一流城市生态空间、城市功能客厅,融汇产业、居住、休闲等城市功能,形成产城一体、生态智慧的国际化城市社区。

水陆双轴”,滨水景观轴沿东蠡河打造城市生态空间,门户形象轴沿住电路打造城市功能客厅。

中心商务区公共空间形成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布局的形式,打造成丰富多元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一批公园
打造春申湖公园、三岛公园、文体公园、五华湖湿地公园、评弹公园等公园群落,形成主题各异、各具特色的游憩空间,通过浮桥、慢行系统、健身步道等,构建起彼此相连的公园系统,实现“公园在城中”“城在公园中”。


春申湖公园实景图
其中,新建以评弹为主题的现代园林公园,再现“吴门第一书码头”的盛景,打响“评弹之乡品味黄埭”招牌。


评弹公园建成后效果图
“点亮”春申湖公园,系统改造提升文体公园、三岛公园,规划五华湖湿地公园,用冯梦龙文化、春申君文化、黄埭十八景等镌刻黄埭印记,通过文化和生态的融合,使身处繁华都市的居民和创业者,能够近距离感受田园风光、品味评弹文化、体会诗意远方、回归宁静乡愁。

河滨公园提升后效果图

文体公园提升后效果图

三岛公园提升后效果图
一条老街
加快黄埭老街改造建设,突出黄埭历史文脉传承,以兴国寺重建启动为引领,塑造以“黄埭十八景”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主题街区,再现盛世繁华景象。
对黄埭老街实施整体开发,加快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文化元素挖掘植入、环境提升改善和商业业态布局,让小桥流水人家+城市商业风貌清晰呈现,打造传承文脉、宜居乐活、充满烟火气的水乡老街,成为市民文化体验、观光休闲、慢生活好去处。

老街改造后效果图

一个村庄
深度挖掘用好冯梦龙核心文化,争创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通过提升外围基础设施、优化功能布局、引入专业团队运营,把冯梦龙村打造成“黄埭后花园”“发展催化剂”“百姓游乐园”。


作为冯梦龙文化的孕育地和发祥地,黄埭镇打造了冯梦龙故居、冯梦龙纪念馆、冯梦龙书院、四知堂、德本堂、新言堂、卖油郎油坊、冯梦龙农耕文化园、冯梦龙廉政文化培训中心等冯梦龙文化阵地。
实施综合改造提升,拓宽西塘河路、新巷大道、果园路等内外道路,在西塘河路西侧新增步道、增设临时停车场,对住电装路、太东路等重要路口节点,优化标识视觉导视、实施景观亮化,提升冯梦龙村承载力和对周边连通辐射力。

冯梦龙村冯埂上获评“江苏省第四批次特色田园乡村”
发挥生态田园风光优势,建设“公园式乡村”,打造村庄旅游品牌,提升宜居宜游指数。加快农家乐、民宿、文创产品和土特产经营大发展,促成“接二连三”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农家乐和民宿
银黄埭,赢未来
营造最优宜居宜业环境
黄埭镇“五个一工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