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州】蟹农请来“蟹”师傅 蹚出一条致富路
2020-11-12 09:41:00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葛翔梅 陈磊 记者 张旭 李彬彬  
1
听新闻

养殖户展示刚打捞的螃蟹。张旭 摄

9日清晨4点多,在高邮市临泽镇川东村,蟹农王汉楼撑船游走在自家的蟹塘里,一个个地将蟹笼从水里捞起,将一只只螃蟹倒进船上的盆中。6点,螃蟹被运送到临泽镇“三联地带”批发市场,经由蟹贩子,运往江浙沪的各大市场。

川东村是高邮市境内一个典型的靠水吃水的水产村,全村水域共有6000多亩,其中5000多亩为蟹塘。近年来,该村成立了大闸蟹养殖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科学化养殖,螃蟹出塘后,统一销售。为了打响知名度,川东村的螃蟹还注册了“川东牌”集体商标。位于里下河腹地的农民靠着一只只螃蟹蹚出一条致富路。

村民主动要求改养螃蟹

上午,记者来到川东村村委会时,村民王汉高正和村党总支书记王桂强商量,要将自家的100亩藕塘改成蟹塘。

“前几年,村里很多人开始养殖螃蟹,我比较谨慎,一直抱着观望的态度。现在来看,养殖螃蟹是挣钱的。我已经落在别人后面了,必须抓紧赶上。”王汉高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螃蟹养殖红红火火,越来越有规模。“村干部知道我想养殖螃蟹,准备安排有技术的‘老把式’,手把手指导。”

在养殖螃蟹前,川东村村民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投资高、回报低。三年前,在临泽镇政府的动员下,川东村不少村民改变了养殖结构。如今,村里已有100多户螃蟹养殖户。

王汉楼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蟹塘的亩均纯收益在5000元-7000元。“我家有100亩蟹塘,今年最低纯收益有50万元。”

养殖户穿上三层“防护服”

“为了养好螃蟹,我们为养殖户穿了三层‘防护服’,分别是标准化养殖、品牌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王桂强告诉记者。

“我们村养殖户都是川东村大闸蟹养殖合作社的成员,便于统一管理、科学养殖。”王桂强说,为了降低螃蟹的发病率,村里蟹塘一亩仅下800只蟹苗。蟹苗先由本村蟹苗塘供应,不足部分由合作社统一采购。“低密度养殖看似产量减少了,但优质的蟹苗和适宜的空间使出产的螃蟹更加优质,售价也相应高起来。”

“我们镇上专门建了一个批发市场,每天蟹贩子在那里以统一价跟我们收购。去年,村里的集体商标‘川东牌’获批,有品牌傍身,销售起来更有底气了。”王桂强说。

今年,像王汉高一样改行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有些养殖户选择养殖蟹苗。村民王祝宏说,目前,川东村仅有500多亩蟹苗培育基地,所产蟹苗并不够本村使用。今年初,他决定将自家80亩水域由养殖四大家鱼改为养殖蟹苗。“养殖蟹苗挺挣钱,一亩纯收益有8000元。”王祝宏说。

大学教授来当养蟹师傅

从村委会出来,王汉高来到了师傅——养殖户仇卫东家中。

据了解,为形成比学赶超的养殖氛围,川东村在合作社选出10名“养殖明星”,带动其他成员一同进步。“养殖明星”,不以养殖面积来论,而是以技术来论。“我们的知识除了靠平时摸索,还靠聆听专家讲授。”仇卫东说。

仇卫东口中的专家,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目前,川东村和上海海洋大学开展合作。每个季度,上海海洋大学都会派专家到川东村进行指导。“比如育苗之前,专家会过来,指导我们如何育好苗,把好螃蟹养殖第一关。螃蟹吃的冰鲜鱼饲料有哪些讲究,专家也会传授给我们。”王桂强说,平时有问题,还可以通过微信向专家进行咨询。“这些‘养殖明星’都是专家带出来的‘杰出’学生。”

在川东村,螃蟹养殖已进入良性循环模式。100多户蟹农正在唱响一曲“新农歌”。

标签:螃蟹;养殖户;村民
责编:王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