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在白兔镇解塘村的步行道上,仿佛一秒“穿越”回古代。阡陌村巷青砖黛瓦,小池塘边绿树成荫。步道边供人休息的石桌石椅古朴雅致,据说这些石桌石椅是由潘氏家族藏书阁的磉盘组合而成的,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了,它们静静地立在这里,见证了村容村貌悄然发生的变化。
近年来,解塘村特别注重对村历史文化的整理和还原。村两委前期通过走访,从村里九旬老人潘虎子那里了解到,村里曾经有座藏书楼,据说是明朝时期潘氏家族在此建造的,他小时候还见过,后来毁于战火之中。于是村干部们查阅了大量的镇志等史料后,竟在藏书楼旧址中挖掘出100余块大小不等的石料,据鉴别,这些石料是当年藏石阁的磉盘,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
这些石料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文化的积淀。于是,该村将这些石料组合成了石桌石椅,摆放在新建的步行道边,在供村民休憩的同时,也将原汁原味的“乡愁”定格了下来。
为了留住乡村“本来的味道”,该村采用“微创”模式,提升村容村貌,便利村民生活。科学增设垃圾收集点位,增加保洁次数,垃圾房、垃圾箱扩容的同时换上“中式新装”,让村民不再“寻着味儿”丢垃圾,根治了影响村容整洁的“痼疾”。将村中原有的水塘围上石柱,塘边新栽垂柳,微风拂过,让人有种“人在画中行、心在诗间飞”的感觉。用仿古的青砖代替水泥铺设了步行道,用古朴的石门当代替挡车柱……整治后的解塘村,每一处元素都散发着淳朴的乡土气息,一幅动人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村庄颜值提升了,怎样丰富内涵,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这是该村书记张冬才一直在琢磨的事儿。他发现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丰富,村民们越来越爱集中在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地开展活动,于是他用文化广场附近的25间老屋外立面组合成了一座310平方米的“文化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塘村的美丽景色、村庄历史等“画”上墙。
该村村民徐光荣指着墙画对记者说:“这些画中景就是我们现在解塘的实景图,这样的居住环境连城里人都羡慕我们。我现在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义务维护我们村的环境整洁,我也想为家乡的改变出点力。”文化“跃”上墙,文明润万家。该村还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们每周开展“洗脸”活动,义务清理道路两侧垃圾、房前屋后杂物等,维护村容整洁。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
据了解,今后该村还将在村里的蓝莓基地、草莓基地周边增设旅游指引标志、修建公厕等,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采摘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