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镇江】“家庭农场”:村民奔小康的绿色新通道
2020-09-15 09:57:00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张琼霞  
1
听新闻

图为张国平在展示农业机械。 张琼霞 摄

农用车、收割机、无人植保机……偌大的仓储厂房内,各类农用设备应有尽有,像农用机械展览室,这是日前记者走入位于镇江新区姚桥镇石桥村105县道附近欣瑞家庭农场看见的一幕,该农场的创始人是一辈子都与农业机械打交道的张国平。

张国平是距离石桥村不远的华山村人,1988年,23岁的张国平从某职高学校农机专业毕业,被分配至家乡附近的农技站成为一名维修工,在农机站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认识也更加透彻,也渐渐与它们成为了“朋友”。

2009年,姚桥镇大力推广机插秧,张国平决定从农机站辞职,加入到农业服务创业大潮中,并购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农业机械——插秧机,为姚桥周边的农田提供插秧服务。

因服务专业贴心,不到3年,张国平的客户不仅遍布姚桥,还延伸到附近的扬中市,客户的大幅增长让张国平决心将此项事业做强做大。张国平继续购买机器,扩充团队成员,2012年成立兴达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提供育秧、收割、插秧一条龙服务。

“合作社成立时已拥有12台插秧机、6台收割机、8台拖拉机,同时雇佣了四五十名村民。”张国平回想当年很是自豪。刚开始的几年,合作社每年为3000多亩的农田提供服务,合作社除去机器保养维修及人工成本,一年算下来的利润在20万元左右,在农场工作的村民每年也能有4至5万元的收入。

2013年,随着机插秧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转行从事农田服务,同质化竞争压力倍增,合作社服务的育秧面积逐步减少。张国平开始人生中的第二次转型——成立“欣瑞家庭农场”,在提供一条龙农田服务的同时,自己承包农田,实行水稻和小麦轮换种植。

自行承包不同于提供农田服务,需要承包人全程参与,投入的心血更多。一开始,张国平承包了几十亩农田,随着水稻种植经验逐步丰富,张国平的家庭农场承包的农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自去年开始,张国平承包的农田面积更是接近800亩,农田遍布姚桥镇华山、仲宝、石桥等自然村,一年利润大约为40万元。几年间赚取的利润,张国平又盖厂房买机器投入再生产。

如今欣瑞家庭农场里随处可见各种样式的农业机械,除了农业机械,农场门口更是停满了家用小汽车,张国平的妻子朱国梅笑着对记者说:“如今家里4口人,一人一辆车。”

今年3月份,考虑到长期依靠道路晾晒导致的安全与粮食品质问题,张国平投资一百余万元在农场附近建设烘干房,目前烘干房已完成主体建设,后续将购买设备进行安装,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张国平说:“如今老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我们的大米口感好、品质高,我相信投资很快就会有回报。”

张国平说这句话的背后是其对“农艺+农机”的坚守,这也印证了其心里对农场的发展构想——实现生态优先、安全优质、农耕技术与现代科技兼容的高质量发展趋势。

姚桥水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像“欣瑞”这样的家庭农场一共有23个。“姚桥镇水稻种植面积高达4万多亩,大部分由家庭农场承包。”新区姚桥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冷九红告诉记者,在每年的重要时间节点镇里都会召开会议,给予种植户技术指导,技术员会到田间地头查看农情现场指导。镇里还将种植户列入扶持名录,对他们的购机补贴、厂房建设给予政策扶持,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让“家庭农场”成为姚桥人“奔小康”的重要通道。

标签:农业机械;家庭农场;农田
责编:王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