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让附近的农民圆了“上班梦”。
杨红萍(左)整理即将运出的农副产品。
65岁的王兆銮熟练地采摘丝瓜。
射阳县长荡镇残疾人扶贫基地已有7名工人上班,还有10多名正在报名学习手套加工技术。
“残疾人基地已经成为我们温暖的家”,40岁的肢体残疾人尤金涛经过手套加工学习,已成功转型为产业工人。
射阳县长荡镇红萍蔬菜专业合作社。
8月27日,在射阳县长荡镇西厦居委会的红萍蔬菜专业合作社,几位村民正采摘丝瓜。只见蔬菜大棚内绿意盎然,一畦畦绿油油的丝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生机勃勃,累累的瓜果挂满枝头。
“我们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大棚面积已达到103亩,从建设之初就雇佣流转土地后的当地农民为产业工人,由合作社提供栽种、管理等一条龙技术指导,最多时用工50多人,正常上班的工人每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加上每亩地几百元的租金,这样一年下来,农民们足不出户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该合作社带头人杨红萍说道。
在蔬菜大棚内,西夏村村民王兆銮正在熟练地采摘丝瓜。“我今年65岁了,每天在合作社工作8个小时,基本上就是做一些采摘、种植的工作,也不累,一个月下来,也有近3000元,同时离家也近,在家门口上班,挺好。”王兆銮笑呵呵地说。
同时,为了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射阳县残疾人联合会、射阳县长荡镇人民政府、射阳县红萍蔬菜专业合作社三方联手,于去年3月创办了射阳县长荡镇残疾人扶贫基地,杨红萍为基地负责人。她说:“目前,在基地就业的各类残疾人有32人(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8户),每人月收入1500多元。考虑到农副产品包装的季节性以及本地不少农家妇女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失业在家,今年又新建了一个手套加工车间,一方面让残疾人一年四季有活干,另一方面也让失业的农家妇女在家门口重新就业,在家门口圆了‘上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