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感谢,再次感谢!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过多的语言我没有了。”患者蒋女士侄子激动的说。7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孙嘉宁在徐州火车站对突发心梗患者进行急救,为其争取“黄金10分钟”,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其侄子特意到徐州火车站寻找救人“蓝衣女孩”表示感谢。
专业急救措施,为患者争取“黄金10分钟”
事后,通过徐州火车站第四候车室监控录像看到:蒋女士发生意外摔倒后,当时正在排队检票队伍中的孙嘉宁跑到蒋女士身旁,立刻甩下身上的两个背包,并跪在地上查看蒋女士的情况。
“当时那名女士已经没有呼吸,我触诊发现她的颈动脉搏动也消失了。”孙嘉宁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按序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车站工作人员同时取下检票口的AED送来。在车站工作人员张楠和刘晓红的协助下,孙嘉宁使用AED对蒋女士实施电击,经过两组心肺复苏、一次脉冲电击,蒋女士逐渐恢复呼吸及心跳。在看到蒋女士恢复呼吸、心跳后,120急救人员也已赶到现场,孙嘉宁向工作人员交代了注意事项,拿起背包离开。蒋女士送医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因为抢救及时,为其争取到关键的“黄金10分钟”,也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从小立志学医,用扎实专业知识治病救人
1998年出生的孙嘉宁,因为心疼体弱的妈妈,从小品学兼优的她励志学医。2016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临床医学部。入学后,她参加了学院面向全体新生开展的“百万救护”初级救护员培训班,对于急救方面的兴趣就此埋下。
大三那年,学院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加修急诊医学特色课程班,孙嘉宁毅然报名并考入。其实在救援中,现场环境并不良好。一方面是大量的围观乘客,特别是一旁等候的家属十分焦急。另一方面疫情还未完全结束,没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情况紧急,我也没有随身携带纱布,只能直接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但这些都并没有阻碍她救人的决心。孙嘉宁凭借她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顺利完成了诊断和急救全过程。
近年来,康达学院涌现了一批在高铁、社区救人的医学生,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我们结合社会需要,在临床教学方面做了系列尝试,加修特色班就是其中一种。比如急诊是就诊的‘咽喉要道’,对医生的反应能力、处置水平等要求较高。我们希望康达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足够扎实,能扎根基层一线。”康达学院副院长陈龙介绍。除了急诊医学特色班,目前康达学院还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麻醉特色班,在护理专业开设了危重症和血液透析特色班。
全面普及AED,与生命赛跑刻不容缓
“孙嘉宁同学诊断准确,操作娴熟且规范,特别是疫情当前展现出救人的勇气和底气,为她点赞。”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小民说。“同时,我们再次看到在关键时刻AED发挥出了重大作用。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达55万人,相当于每天死亡1500人,希望AED能在更多的公共场所普及。”
目前,康达学院在院内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等5处人群密集区安装了AED,并利用暑期社会时间至连云港市各社区普及AED使用方法。“时间就是生命。医学院不仅要培养一批技术过硬、仁心仁术的医学生,同时也有义务向老百姓做一些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康达学院学子积极投身‘博爱青春’‘生命之约、大爱传递’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用实际行动助力健康江苏、健康港城建设,贡献康达智慧、康达力量。”康达学院院长张前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