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公路以南,岱山山脉以西,坐落着南京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片区——岱山新城。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保障房意味着“脏乱差”,岱山新城却在几年间撕掉这些标签,成为南京市建设小康新城的“雨花样板”。
在这里,99栋高楼拔地而起,4万套住宅吸引近十万人入驻。行走其间,道路宽阔整洁,商铺林立,充满着生活的气息,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大岱山”。
从“脏乱差”到“安适居”,从保障房片区到新城崛起,“教育”正是岱山蝶变的“密码”。
南京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片区——岱山新城
南京西南郊,一座新城崛起
曾经的岱山新城,只是南京西南郊的偏僻山区。
今年69岁的梅龙友是土生土长的岱山人。“以前,我们这里属于西善桥街道梅山村,以生产队为单位,规划很乱,环境各方面都很差。”
在梅龙友的印象中,儿时上学,要到离家二三公里外的西善桥小学。村里只有烂泥路,每逢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走路上学时经常打滑摔跤。
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让偏僻的山村迎来改变。“原来,村里人家大多住着草房。后来生活条件变好了,就盖起了砖瓦房。90年代后,大多数人家里又盖起了楼房,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而更大的变革,发生在2010年。
在这个公认的“保障房元年”,南京市投入400亿元,在岱山、丁家庄、上坊、花岗四大片区启动建设1000万平方米保障房。岱山,是其中最大的保障房片区。
岱山片区
“我们这里在宁芜公路南边,交通不便,当时真没想到会拆迁。在建保障房的时候,我每个月都会来好几次,看着它慢慢盖起来,心里特别开心。”梅龙友回忆。
两三年后,岱山新城初具规模。2014年1月,梅龙友一家搬到了位于义德西苑的新家。
与此同时,这片崛起中的新城吸引来大量外来人口。截至2017年底,岱山片区人口已达5.6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市民在岱山“住有所居”。
只是,社会治理的难题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发力!“向善”教育破题社会治理
“这是一个典型的‘陌生人社会’。”
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表示,由于岱山片区低收入群体集聚,居民素质参差不一,隐性社会矛盾多,社区认同度低,人际关系陌生。
如何让“保障房”真正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社区良治善管?2017年6月,西善桥街道启动了一项特别工程——延请名师大家,为辖区9000名学生家长开办一所“向善家长学校”,破题岱山社会治理。
“向善家长学校”开班仪式
西善桥街道算了这样一笔账。
“当时,我们辖区内有各类中小学生、幼儿8000多名,每个孩子背后有父母、祖父母,一个孩子教育好,往往能反过来影响2个人、4个人。”西善桥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丁耿杰介绍,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结合,通过“小手拉大手”拉动三代人文明素质再提升,至少能影响近4万居民。
2017年9月6日下午,“向善家长学校”正式揭牌并举行第一堂课。此后,中国教育报副总编张圣华、主持人文岚、教育家孙云晓等20多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和50余名志愿教师走进西善,为广大家长讲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数百人课堂场场爆满,3万余人次学生家长坐进讲堂,感受“春风化雨”的力量。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和家长素质提升活动。”丁耿杰说,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劝阻行人闯红灯活动,以及“环保小卫士——走进社区捡垃圾”活动,有效地引导者孩子和家长齐“向善”。
潜移默化中,岱山的城市气质悄然提升。“脏乱差”标签撕掉了,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400多名在校生家庭成员成为社区管理网格员,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常年不断的社区活动,让邻里之间更加和睦、友善。
新南京人张洁,见证了岱山这三年间的变化。
2016年,她与丈夫带着儿子搬到岱山,并将父母从老家接了过来。“当时,岱山片区有些偏,房屋入住率不高,我们既担心这里的生活、教育配套,也担心父母难以融入新的社交圈。”很快,这些顾虑就被打消。
“近几年,政府一直在引入优质教育资源,还举办了‘向善家长学校’。父母除了日常接送孩子,通过‘向善家长学校’参加了很多活动,慢慢地就找到了新的圈子。”商圈也蓬勃发展,张洁居住的明义社区,被亲切地称为岱山的“新街口”。
步履不停,建设“理想教育小镇”
2018年9月,“向善家长学校”入选南京市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十佳”创新案例。也是在此时,西善桥街道开全国之先河,响亮提出要打造“理想教育小镇”。
很快,业内知名的初见书房落户岱山,成为岱山人的“文化俱乐部”。这,是西善桥街道以岱山地区为核心,全力探索打造理想教育小镇的一小步。
丁耿杰解释,“理想”主要指以品质营造和服务质量为衡量标准,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界都要为全体居民,包括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及科学合理的教育产品供给方式。具体内容即为“四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全要素发力,构建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及关联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
除了继续办好“向善家长学校”,面向中老年人开办的“西善开放大学”,成了建设“理想教育小镇”的重点。“西善开放大学”不仅能对“40、50”人员进行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还培养出体操、模特等群众文体队伍120支。
“西善开放大学”书法课堂
此外,推进全民阅读,建成10余个阅读组织;招募千余名志愿服务队伍;先后引进书人教育培训基地、斑马书院等中高端教育机构……一年多来,文明宜居的“理想教育小镇”建设,一步一脚印,坚定前行。
如今的岱山,保障房片区“无序”变得“有序”,陌生人社会开始向“熟人社会” “亲人社会”转变。沿街马路停放的车辆秩序井然,小区治安稳定良好,环境也越来越好。
在各社区“西善开放大学”教学点,学生们跟随老师学习书法、舞蹈,参加读书会;每逢节假日,初见书房内读者满堂,书展、美术展、公共文化讲座等活动应接不暇;新建的白家山名人铭园、姚南石刻公园,为年轻的新城更添底蕴。
以文化教育为抓手,岱山新城通过搞好精神文明、改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铺就了从“文化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崛起之路。
“现在的岱山和以前的岱山,可以说是一个天、一个地。”谈起未来,梅龙友更是满怀期待:“等到明年地铁七号线开通,我们大岱山还会越来越好!”(西善桥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