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连云港】孙占伦: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
2020-07-16 15: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马鹤文 徐兆祝  
1
听新闻

“拼命三郎”孙占伦终于累倒了,吐血,被强行送到市一院接受检查。这个肩宽体阔的硬汉,从正月初三到现在,几乎没有认真休息过一天,疫情防控、征地拆迁、农房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一件接一件,他根本没时间坐下来喘口气。

近几年,侍庄街道瓦房村从“脏乱差”的落后村一跃成为了灌云县有名的“强富美”先进典型,瓦房村人的幸福指数迅速提升,村民们骄傲地说,有这些变化得感谢我们的好书记——孙占伦。

呕心沥血解难题

瓦房村紧邻灌云县城,近几年来,全县最大的珠江和院、轨道交通工程等地产大项目先后落户到瓦房村,农民集中居

住区项目也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复杂工作,由此引发了土地补偿、环境污染、农民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矛盾。这些新生矛盾加上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给瓦房村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逼着孙占伦和他的班子成员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办法,变管理为治理,依靠国家法律法规,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去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孙占伦他们充分利用村里广播、宣传画廊等宣传工具,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座谈会、相关政策咨询质疑会,让村民明白引进重大项目、建设新型社区究竟给每个家庭每个人带来哪些好处,获得哪些利益,还把村民选出来的代表组队带到外地参观考察,看人家的集中居住新房样式、结构等,回来后逐门逐户征求意见,宣传政策,释疑解难。目前地产项目和集中居住区项目进展都非常顺利,98%的住户已主动申请了旧房评估、拆迁,瓦房也成功实现了连续五年“零上访”,获得街道“法治模范村”荣誉称号。

大刀阔斧蹚新路

过去瓦房村完全采取传统生产方式,每家各自为战种植粮食作物,农民一年忙到头,收成还不多,仅能维持温饱。2018年,孙占伦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第二年,决定下大力气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将农业经营与乡村旅游、生态观光等结合起来,增强各产业的渗透融合和交叉重组能力。他们抓住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改革机遇,率先以村集体为单位成立了“瓦房村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采用土地入股,村集体在合作社中持有主体股份,确保村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在县里和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瓦房村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流转土地1300多亩,建成一二三产融合体验区。现在,瓦房村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发展生机勃勃,藕虾混养每亩地平均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还吸引了远近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村民个人和村集体收入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在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瓦房村的环境整治也开始初见成效。拓宽了村庄6千米主干道,树起100盏光伏路灯,村子内外的所有沟渠进行清淤和岸坡绿化,村里最大的臭水塘被改造成村民休闲小公园。瓦房村的村民虽然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道路更宽了,路灯亮起来了,沟塘水变清了,到处翠色欲流,花团锦簇,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村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转变。瓦房村不仅即将住进宽敞明亮、基础设施齐备的集中居住区,而且所有劳动力都有了一份工资性收入,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休闲时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贴心服务化民忧

随着土地流转力度的加大,瓦房村的精干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许多人奔赴大城市寻找就业致富机会,留守儿童成为村里需要重点呵护的人群。瓦房村有36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平时上学,但星期天、节假日干什么?上课外辅导班需要一大笔花费,不参加辅导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怎么办?孙占伦和班子成员在研究之后,主动联系街道关工委,在县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集资建起了200平米的“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里空调、电脑等必要的学习设施配备齐全,由关工委出面,聘了2名校外辅导员,为留守儿童开展节假日免费课外辅导活动。孙占伦还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志愿者服务队建立联系,请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寒暑假为孩子们提供英语辅导,不仅解决了这批孩子在外父母的后顾之忧,也保证了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强了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