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又名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淮阴所),始建于1901年,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隶属于江苏省农科院和淮安市委市政府双重管理,为省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科研力量较强、学科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成果转化丰硕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部历次组织的对全国600多个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综合实力评估中,均位列“百强研究所”前列,在江苏省农科院组织的年度综合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列第一。
近年来,淮阴所坚持学科、人才、平台等内涵建设,在创新导向引领、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成果形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累计承担国家、部、省、市级各类研究课题768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19项,其中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和矮败小麦新品种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壮秧宝研发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稻麦抗逆调控减灾技术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和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生态防控技术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但在有效凝聚科研力量、高效整合创新资源、实效管理服务工作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该所围绕产业需求导向,积极强化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特别是针对科研机构大团队形成难、大专家成长难、大成果产出难的困境,着力破解团队“貌合神离”、机构岗位固化、成员论资排辈、管理服务僵化等问题,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团队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创新模式,淮安市农科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推动和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战略转型高质量发展方案。针对长期以来学科发展的逐步僵化、领军型人才和科研平台的缺乏,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重建创新单元组织架构,加快统筹协调平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制定了《淮安市农科院战略转型高质量发展方案》。通过优化调整学科方向、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八个方面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支撑淮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是围绕人才立所,优化人才培养和成果培育体系。为推动人才学历结构和学术梯队培育,设立了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发展基金,支持引进博士跟踪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前沿,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成果、培养创新型人才等为目标,积极开展前沿的、学科交叉的创新基础性研究。近三年来分别从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8名,与其签订了《博士生培养工作协议》,启动了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发展基金项目,每个博士毕业生均可获得50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同时,改革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组织方式和方向设置,设立重大科研成果培育项目,引导科研方向聚焦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鼓励科技人员围绕重大成果要素打造、提高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力,积极开展前期预研,为申报省市级相关项目增加项目储备。2019年,全院共设立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类项目2项、自由探索科技创新类15项、助力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类10项和产业融合政策调研类2项等研究课题。
三是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培育创新团队。日前,江苏省农科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农科院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推进院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组织开展好创新团队培育建设工作,该院第一时间召开了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动员会,并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创培意向。4月28日下午,院科研处组织召开了院创新团队申报工作专家评审会,院领导及全体科研人员参加。全院共申报创新团队8个,有关领域专家对进行了集中评审,专家现场评分。经过激烈角足,共推荐申报两个创新团队为江苏省农科院四星创新团队。5月底,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完成了全院系统第一批四星团队的遴选。经申请推荐、形式审查、材料评审、团队考察、现场答辩等程序,最终确定5个传统优势学科创新团队、2个新兴交叉学科团队以及3个农区所特色学科创新团队为全院首批四星创新团队。淮安市农科院设施蔬菜创新团队经过激烈角足后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四星级创新团队之一。
下一步,该所将以创新团队建设培育为突破口,持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创新活力,强化创新引领,从而促进发展目标聚焦、标志性成果产出,以创新团队建设推动杰出人才不断涌现,以人才建设促进全所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