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活力,他们把真挚的感情投入了农业,把自己的抱负带回了农村,把细致和耐心献给了农民。在句容市茅山镇,就是这么一群人,将朝气和热情挥洒在这片土地,成为乡村振兴事业的主力军。
“工作在这片土地,我们是有感情的”
“现在没到5月份,还不算太热。”陈玲拍了拍裤腿的泥土,这段时间她作为农服中心技术人员要下村入田进行休耕核验。沿着农田走一圈,在四个角手机定位,这样的核验工作要覆盖300户人家。有些大户有上百亩的农田要测量,工作量相当之大。一整天都要暴露在太阳下面,陈玲的防晒工作通常是全副武装。
“能做专业对口的工作我就很开心,我觉得农业很有趣。”从西北农大研究生毕业后,陈玲来茅山镇工作已经3年了,工作也许是辛苦的,但是每每想到导师们在秦岭的试验田扎根土地埋头研究的场景,陈玲就深受鼓舞。农业人是朴实无华的,农村工作是朴素的,但他们与土地的感情却是最赤诚的。这种纯粹的感情经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最终呈现在陈玲这样的青年“三农”工作者身上。
“这是我的家,是我心归属的地方”
“我2012年退伍的,回来家乡,还是想做点事的。”介绍自己时,何庄村副主任苏启光的眼神是坚毅的,曾经他是一位保家卫国的青年战士,现在是农村青年干部。现如今何庄村的乡村振兴试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苏启光参与包括评估带队、拆迁谈判、青苗丈量、土地复垦、迁坟统计等工作,此外还要兼顾村里的党建、宣传、会务接待以及扶贫等工作。村里的年轻人不多,这么多工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着实是一种历练。可以说在乡镇工作的青年干部都是多面手。
“农村工作肯定有辛苦和委屈,但心里想想都是为了何庄的老百姓,还是很值得,以后他们会理解的。”谈到自己的工作,苏显得十分憨厚可爱,“能帮到乡亲,父母脸上也有光,对吧。”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但外面的世界精彩也无奈。正如苏一样的热血青年回乡发展似乎也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在家乡,同样可以实现年轻人的抱负。
“基层的‘泥土气’,帮助我成长”
“靠家近是最老早的想法,一晃,我在村里已经工作9年了。”戴成是前陵村的劳动协理员,平时既要应对镇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又要处理本村的事情,可以说村里工作的运转都少不了跟她打交道。“村里工作很繁杂,真的蛮磨人耐性的。”村里的集体土地承包出去,租金收不上来,村里像戴成这样的年轻人要一次又一次的上门收缴,若还是收不上来,戴成就需要代表村委会打官司。越是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戴成越是觉得要掌握的知识还有太多,对农业农村工作就越是敬畏。
“做农村工作,是要有奉献精神的。虽然是在农村,不如外面的高大上,但我还是很珍惜这份工作。”戴也许正是无数平凡岗位上默默做事的普通人。对她来说,能把每件小事做好,就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体现。农村工作需要青年,青年也在基层工作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