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在防控新型肺炎的严峻形势下,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紧紧围绕镇疫情防指挥部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统筹各类资源,动员全镇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面行动,号召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民间志愿者等群体发挥各自特长,招募志愿者2000余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助力全镇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突如其来之际 他们是安定人心的“小喇叭”
震泽镇理论宣传志愿服务支队组织志愿者,等制作流动“方言小广播”、创作防疫宣传音频视频。花木桥村志愿者把小喇叭绑在自己的车上,做成一部简易的宣传车,既提高了宣传效率,又降低自身风险;前港村组织5名成员的“志愿骑行队”,“骑士”们每天绕村巡逻开展宣传……志愿者们走街串巷入户,在交通要道和各个重要路口设置志愿服务点用小喇叭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全镇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响起了温馨提示,及时把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知识等内容不间断地送到每位村民耳中,打通防控疫情宣传“最后一公里”。
风险逼近之时 他们是坚守岗位的“守望者”
“外防输入”,成为震泽镇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镇机关紧急抽调168名志愿者,成立了29个防疫志愿服务小分队,投身国道卡口、居民小区、入村小路的排查、等工作,同时对进出市场等场所的市民进行健康宣传、测量体温等志愿服务,提醒群众戴好口罩,减少交流,即买即走。
通过入镇口的车辆和人员情况复杂,需要昼夜值守,实践所发出号召,1小时就收到了200多名热血青年的积极响应。
志愿者周成钢,是一名大三的年轻学生,这次意外延长的寒假没有让他在家闲太久。当看到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的公告时,他主动报名并提出值夜班。他自豪地说,这就是属于他这一辈年轻人的担当。
夜晚寒气逼人 他们是无微不至的“补给队” "
“我捐米200斤!”“我会做茶叶蛋!”“让我来把食物送到卡口吧!”为了支持夜晚卡口值守人员的艰苦工作,补充他们消耗的能量,震泽镇十余名志愿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夜宵“补给队”。
这支“补给队”分工明确,有人施展厨艺,有人提供厨房,有人驱车送往卡口……长夜漫漫,天气寒冷,一碗碗暖暖的粥,一个个热乎乎的包子,驱散了卡口值守人员的疲惫。
夏冬琴是这支“补给队”的协调者,也是“深夜食堂”的掌勺人,她说:“和卡口值班的志愿者比起来,我们的辛苦不算什么。”
全镇商家也自发组织起来,出钱出力,为卡口值班人员送上热腾腾海鲜粥、汤圆、馄钝等食物。2月4日,在了解卡口夜晚温度低,爱心商家决定每天给卡口的值班人员送驱寒的姜糖水,直到疫情结束。还有商家集资购买面包、泡面、水果等一些物资,送给防疫值班人员。
生活出现不便 他们是上门服务的“贴心人”
为满足居家隔离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各社区实践站为居家观察的群众提供代买代送服务,志愿者纷纷报名,为居家隔离人员配送到家,避免其家人外出采买的麻烦。
麻漾新城社区的张娟,得知社区有人家隔离观察,无法外出购买生活必须品的情况后,就主动申请成为他们的代购人。“一天最少要采购两次,每次都是满满当当的几大篮子。”张娟说,“既买菜,也买生活必需品,居家隔离的居民非常配合,我们不能让他们再有后顾之忧。”
疫情防控中,和她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做隔离观察生活不便群众的守护人,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中的大难题。
宅家时光漫长 他们是传播正能量的“多面手”
距离震泽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宅在家里”的倡议已经10多天,为了让少数已经有些在家坐不住的居民保持定力,震泽镇实践所积极发动文艺志愿者、文化服务者、文艺爱好者,以绘画、摄影等方式宣传疫情防控要点、传播全镇人民联防联控正能量,震泽镇的摄影家协会行动起来,拿起相机记录着疫情防控中的一个个温暖瞬间,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成了朋友圈的“10万+”,带给宅家的小镇居民安慰与力量。
震泽的小朋友们也在为武汉加油,他们以书法、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武汉的支持,用笔触传递出“抗疫必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