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镇江】边城“党员创业邦”打造乡村振兴最美风景
2019-10-10 09:26:00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文飞 曹德伟 方恒  
1
听新闻

  150亩军民共建创业蔬菜基地、千亩樱花园、千亩水果观光园……走在句容边城镇里,处处可见党员创业先锋们活跃的身影。“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的功能,强化党员创业带富功能发挥,打响边城‘创业邦’品牌,把‘红色阵地’打造成‘最美田间风景’。”边城镇党委书记桑学军介绍道。

  水库清澈见底,放眼望去四周郁郁葱葱,一抬头天空更是湛蓝如洗,仰面轻嗅,鼻尖尽是芬芳……走在如今的青山村里,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着上百座大大小小矿场宕口的村庄。青山村,位于边城镇腹地,曾经是个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的典型农业贫困村,“现在青山村一跃成为全镇人均收入最高的村,环境好了不说,农民收入也提高了,可谓是华丽转型,这其中党员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边城镇党委副书记吴勇自豪地告诉笔者。

  带领青山村走上蝶变之路的正是青山村村委会主任、青山村农业党支部书记朱小龙。原先他就是个“创一代”,退伍后在村里办了个畜禽养殖合作社。2016年担任村主任后,他意识到吃“资源饭”是不能长久的,于是关停了村里所有矿山和污染企业,大力推行“党建+农旅”发展模式,积极流转5500亩抛荒闲置土地及矿山无法耕种土地,“原先这些闲置的抛荒地一亩租金96元,但是现在统一流转之后每亩租金增加到400元,农民光土地租金就增加了3倍多!这还不包括劳务所得。”朱小龙告诉笔者,2018年村集体收入就超过120万元,预计今年将整体突破130万元,“村里收入增加了,我们才能有更多的钱来美化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依托重点产业项目成立合作社,青山村走活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路子。通过党员带头、群众自愿联合共建千亩水果观光园1个,千亩樱花园1个,8名党员分别领办苗木、杨梅、枇杷等不同创业项目,100余名党员群众以土地出租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抓产业,定政策,延伸创业产业链。边城镇党委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统一规划,制定项目清单,村党组织结合实际情况“领单”,利用资源、生态、文化等优势延伸产业链。

  佴池村是边城镇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有回族、苗族、彝族、黎族、傣族等8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居多。村民杨树林是回族人,7月底他的屋顶上无偿装上了20块光伏发电板,“以后每年可以免费用2000度电,基本上一年的电费都省下来了!” 光伏项目是佴池村探索实践的“产业扶贫”之路,村集体与村民联建,租用村民屋顶进行光伏发电,不仅能够减少村民的生活成本,还能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在不包含任何补贴的前提下,预计未来25-30年,光伏项目将每年为村里带来1.6万元左右的收益。”佴池村党总支书记朱永群算了一笔账,光伏发电国家补贴0.18元/度,余电上网售卖,村集体30KWP光伏收益和村户联建128.25KWP光伏发电收益项目运转起来,预计每年可发电4.2万度,村里每年可有经济产值10余万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步伐铿锵有力。截至2018年底,边城镇所有贫困村和建档立卡户在句容率先实现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23008元。

  脱贫攻坚激发内生活力,边城镇放大“朋友圈”效应,创新“1+8+N”的共建模式。镇党委联合8家驻镇单位、镇外高校、国企党组织以及4个市级机关部门,搭建“大党委”脱贫攻坚平台,有效整合各单位人才、资金、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建立季度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发展富民产业,合力脱贫攻坚,为党员创业项目争取要素资源、开拓市场渠道。驻镇某部队与衣庄村结对建成150亩的军民共建蔬菜基地,带动就业100多个,增加农户收入30余万元;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帮助赵村村组建农机服务队等8个项目的实施,扶持37名党员创业增收;省少管所扶持戴村村发展草坪基地,发展致富产业;农博园给赵庄村无偿提供大棚种植蔬菜,提供新型农技培训,共计培训200人次。

  截至目前,边城“党员创业邦”累计吸纳120余名党员创业先锋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动了创业项目113个,带动或吸纳劳动力1100余名……“党组织帮扶领民路、党员创业带民富”,边城镇探索实施的“扶资金、扶技术、扶项目、支部带、党员带、能人带”的“三扶三带”创业帮扶模式,写下了乡村振兴“边城故事”。

 

标签:党员创业;城镇;党建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