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8月12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92岁高龄的张成业老人把装有5000元爱心捐款的信封交到了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爱心助学办公室,“我捐的钱不算多,就是想帮帮孩子们,不能让他们因为贫穷而失学。”
虽已92岁高龄,张成业老人却口齿清晰、头脑清楚,除了有点耳聋外,身体非常硬朗。老人家住夹河中学教师宿舍,从事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
“我自己有个贫困的童年,求学道路也很坎坷,所以我一看到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就非常同情。前几天,我在《徐州日报》上看到爱心助学活动时,当时就产生了要为贫困学子捐款的想法。我一个老人,月月拿着政府发的离休工资,为什么不能多捐点钱呢?以后我会年年都来捐钱的。”
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求学路,老人仍记忆犹新。“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也没吃过一顿饱饭,天天吃野菜。到了冬天,一家人只有一床被子,住的茅草屋四处透风……”老人介绍,由于家里穷,本庄的私塾学校根本上不起。到了8岁的时候,听说邻庄有位好心的先生自己办了一所学校,对贫困学生不收学费,所以他每天走将近一个小时的路到邻庄念书……虽说学费不收,但是文具要自己买,后来母亲看他求学心切,就腌了些咸菜在家门口卖点钱,帮他买了文具。那时候,能够顺利上学,他感觉自己特别幸福,也特别幸运。
“可是,上完了五年小学,我就失学了。在我15岁那年,考入抗日游击师范学校,又读了四年的师范。”张成业老人说,对于家境贫寒的人来说,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求学路是多么的不容易,那中间又是得到了多少好心人的帮助。“就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才让像我这样的穷学生得以顺利入学,他们的善举,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让我直到现在还感恩在心。”
老人还从包里拿出了他写的38本日记给笔者看。“自从解放后,我就坚持天天写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一天不拉。现在保存下来的日记有38本了。”张老介绍,“由于我有写日记的好习惯,前几年我把我的故事编写成了两本书,《往事追忆》和《凡人琐事》,这两本书既是我的回忆和感悟,也是我晚年生活的乐趣。”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举办的‘爱心助学活动’真是太好了。既能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助学的队伍中来,又能帮助这些贫困学子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我们这些不经意间的善举,或许真的可以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张成业老人表示,他将一直支持与关注爱心助学活动,关注家乡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位慈爱老人的慷慨义举以及崇高无上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