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最美渔村”,富民故事多
2019-08-06 09:19:00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陈洁文  
1
听新闻

  “这里不仅有渔民撒网捕鱼等原生态场景,还有地道的渔家宴,环境也特别好,真不愧是‘中国最美渔村’。”上周末,天津的张先生一家来到扬州,打卡“网红渔村”沿湖村。他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个漂亮、热闹的村庄,十多年前还是远近出名的“穷渔花子村”。让这个村子实现华丽蜕变的,正是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

  位于邵伯湖畔的方巷镇沿湖村是扬州唯一纯渔民居住的小渔村。村子不大,包括水塘、湖滩在内(不含邵伯湖水面),只有1000多亩。2004年,30岁的刘德宝被任命为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党总支书记。当时,除了出租几十亩鱼塘的收入,村集体再无别的进账,还欠了20万元的外债。刘德宝上任后,钻船舱、跑田头,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2007年初,刘德宝带领沿湖村启动“填塘整地,上岸定居”工程,决定把600亩荒滩水塘填成平地,造出一个幸福的家园。

  听闻这个设想,渔民们直摇头,这犹如痴人说梦,填塘的土从哪里来?填塘的钱从哪里来?

  “我们一年干不了,就干两年,两年干不了,就干十年、二十年!”刘德宝首先动员村里的党员带头交出各家的水塘,从取“百家土”开始,乡里挖渠、城里搞建设,有多出来的土,刘德宝就带着村民运回来。没有企业老板资助,就自己出去“化缘”……苦苦跑了三个月,获得了5万元的启动资金。

  填塘、筑地、安家,每天天不亮,刘德宝第一个上工地;晚上,工人全部走了,他还在工地检查。

  整整用了6年时间,硬是将大堤下的600亩荒滩水塘改造成土地,又用了3年多的时间建起了供136户渔民上岸集中居住的小区,乳白色墙面砖、清一色琉璃瓦、亮堂堂大客厅,家家厨卫设施齐全……十多年过去了,邵伯湖依然碧波荡漾,而沿湖村却大变样,410户渔民全部上岸定居。

  改善了生活环境,接下来怎么发展产业?怎么壮大集体经济?怎么才能让大家的口袋鼓起来?一连串问号在刘德宝脑子里盘旋。刘德宝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生态和渔文化资源,提出“旅游兴村”。“沿湖村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渔民,渔民们劳作中流传下来的渔技、渔歌、渔俗是一大‘宝藏’。”

  2010年下半年,刘德宝一户户跑,各种渔技、打渔令、打旗令等渔文化素材,他收集整理形成了3万多字的沿湖渔文化材料。他还邀请北京专家以“渔隐”为主题,推出渔村特色乡村游;成立了腾浪渔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扬州“湖上人家”生态旅游观光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印象邵伯湖”系列商标。

  2011年起,刘德宝又组织沿湖村渔民先后举办了“邵伯湖渔民文化美食节”“欢乐渔家金秋品蟹节”“迎端午、庆开渔民俗风情节”等富有特色的渔事渔节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一批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渔家乐”“水上船家”和民俗客栈,形成了渔村发展和渔民致富的新产业。

  这些年,刘德宝一边带着渔民增收致富,一边带领渔村人办好“渔家学堂”,传播乡风文明,让“渔二代”“渔三代”们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还开通“扬州沿湖村”微信公众号,公开村务信息方便沟通……

  如今,沿湖村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刘德宝也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江苏省最美基层共产党员等荣誉。“一个个基层党员干部就像是一只只萤火虫,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大的发光体,散落在各自工作岗位就是一小的发光点。沿湖村15年的发展过程就是每个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勇敢探索和不断实践的历程。”刘德宝说。

标签:渔民;渔村;扬州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