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南高新区新都街道居民花玥梅拎着垃圾来到楼下垃圾分类点,将垃圾按照类别放入分类垃圾桶。“以前工作人员上门讲解垃圾分类,说了一大堆,我也记不住,现在放置了垃圾分类桶,什么垃圾该放哪里一看就明白了。”花玥梅感慨道。
多年来,新都街道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街道重点工作计划,探索出一条街道主导、社区部门密切配合、公众积极参与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新模式。村民把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已经成为日常习惯,街道生态环境更加清洁美丽。
各方联动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参与分类
该街道安排专职工作人员10名,并招募志愿者60余名,日常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的入户宣传讲解。同时,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与网格化管理工作相结合,在辖区内93个小区、20个机关单位、3个学校逐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设置宣传牌2000余块,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500余场,各方联动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目前,该街道辖区共有21万多名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覆盖。
“在宣讲中,我们发现居民很难准确分清垃圾种类。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居民将各类垃圾分类投放。”新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街道投入垃圾分类经费200余万元,在街道104个居民小区(包括在建小区)投放分类垃圾桶6500只,投放单位“二分类”垃圾桶500只,并给各个社区配备了垃圾袋。”
智能分类兑换积分实现垃圾变废为宝
除了在辖区内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居民正确分类生活垃圾外,新都街道还借助物联网、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通过垃圾分类智能平台,推出“分类换积分”活动,建立奖赏机制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在海德公园小区,一个形似大衣柜的垃圾回收柜格外引人注目。该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表示,这是他们刚引进的智能垃圾回收柜,可实现“垃圾”变“现金”。垃圾柜上清楚地标明每个柜格对应的垃圾种类,居民只需免费办理一张垃圾分类智能卡,将分类好的垃圾正确投放到对应的箱体内,通过智能称重系统计算出相应的积分计入居民的积分卡中,居民凭累计积分可到积分兑换网点兑换相应的物品。
业主黄芬华从家里拿来十几个塑料瓶,一股脑儿地倒到地上,环卫工人帮她整理一下,亲手教她如何操作投放。黄芬华十分兴奋:“哦,这么简单啊。先拿卡对准位置刷一下,启动开门按钮,待舱门打开,再投放分类好的垃圾,这就成功了。”7秒称重关闭,3秒出重量结果,十分快捷。
居民陈志荣感慨道,政府把有用的、可回收的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利用起来,一方面减轻环境负担,清洁家园,一方面,让老百姓得实惠,一举多得。
“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以来,辖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该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表示。目前,新都街道配合该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在辖区内安装垃圾分类智能投放设备共45台,设置积分兑换网点15处,已分类回收各类垃圾1800余吨。
完善垃圾后续处置避免垃圾前分后混
“过去,垃圾分类后却统一收运,造成生活垃圾前分后混的尴尬。今年以来,我们创新性地建立起垃圾分类收运模式,使垃圾分类更彻底。”该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说。分类后的垃圾将被运送到不同地方进行处理。
“目前,我们街道基本建立垃圾前端分类收集、中端分类转运、末端分类处理体系。”新都街道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说。该街道将通过考核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办卡率及参与率,强化转运、仓储运作过程中的管理,达到高效、可持续的分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