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落户镇江市一院
2018-08-10 11:41: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10日镇江讯 (崔骏 孙小培 朱研) 提起“脑卒中”,许多市民或许不甚了了。但如果患者家属被告知“您的亲人发生了脑中风、脑动脉瘤破裂、脑血栓”,神经就会高度紧绷。

  人们常说的“中风”,便是医学上所说的“脑卒中”,脑卒中的高发病、高死亡、高致残、高复发特性,已给众多家庭造成了苦痛。好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流程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为脑卒中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目的就是要把握住黄金抢救时间。

  昨天,“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这家自2015年起便开辟了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在今年成为我市唯一“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医院,在“为更多脑血管病患者打造一条更高质量‘生命通道’”的征程上,迈上了新台阶。

  一则案例,检验卒中中心“全生命周期”救治能力

  所谓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调查表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乡合计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与这种大形势相对应的一个数据,足以看出发病后时间的宝贵:发生脑卒中,每拖延1分钟就可能有190万个脑细胞凋零。

  时间于脑卒中患者的意义,可见一斑。

  今年6月下旬的一个深夜,81岁高龄的顾大娘出现了右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事发时,她正在我市一医院接受治疗。随后,家人在医院的建议下,将顾大娘送到了市一院。此时,是次日0:10。

  0:20,正在值班的市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曹侃出现在急诊抢救室。通过初步观察以及与家属的交流,曹侃“高度怀疑患者出现了脑卒中病情”,而且“患者已有两年尿毒症及其他既往病史,发病时处于每周基本要做两次透析的阶段”。征得家属同意后,曹侃决定启动卒中中心的应急响应系统,一边安排患者前往CT室进行影像检查,一方面通知当晚医院总值班请求手术室、麻醉科做好手术准备。为了省去CT从检查到出报告的几十分钟时间,曹侃还赶到医院影像中心,直接通过电脑显示的影像检查结果查找发病原因。很快,顾大娘的发病原因被找到: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

  0:50,虽然家属还没有完备各项入院手续,但手术已经开始,为她手术的除了曹侃还有接到电话从家中赶来的市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也是今年刚刚被聘为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的陆新宇。几小时后,这场术语为“经皮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术”的手术顺利完成。

  “从进入医院,到开始手术,全程大约是40分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了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窗’。”陆新宇说,“如果当时医生判断不准确,或者按照常规流程等CT报告,年岁这么大,而且有严重既往疾病的患者,很可能会以瘫痪在床的状态走完人生。”

  实际上,镇江市一院卒中中心的“生命全周期”救助,并没有因为手术的完成而告结束。由于顾大娘在术后出现了在术前就预判可能会发生的心脏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市一院的综合ICU、血液科、呼吸科等科室也按照卒中中心的要求,加入对患者的救治中。通过床边血透机的连续运作,以及相关科室会诊后拿出的更完备治疗方案的实施,顾大娘的身体状态很快好转,语言功能、手部运动能力也在术后两天内基本恢复。

  “这个案例,其实很能说明医院的综合实力,更能检验卒中中心致力提升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能力。”市一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巧玉觉得,正是在这样的全新操作流程下,今年上半年,卒中中心才较为成功地完成了20多例卒中患者的手术,以及30多例静脉溶栓的保守治疗。

  两次优化,实现卒中中心深度演进最终成“高级”

  说起卒中中心体系的从无到有、级别的自低向高、内涵的由俭及丰,亲历全过程的市一院院长助理毛镇伟很是感慨。

  “虽然2015年12月是医院卒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的时间节点,但实际上,为了这个中心的成立,医院已经通过对历年来临床接诊的卒中病例进行梳理,谋划和磨合了很长时间。不过,当时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医院内部。”毛镇伟说,为了抢夺到更多的抢救时间,医院当时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影像、超声、介入、康复等多个学科的相关医师力量、工作流程进行了整合再造,让患者从进入医院开始,就可以比较畅通地在专为卒中中心打造的“绿色通道”中前行,“当时要求很明确:先救人,其他的手续可以同时进行或延缓进行。所以在中心成立后,很多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已经接受手术了,家属才开始办理入院、手术的相关流程。时间就是生命,对患者来说,生还的几率大大提高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镇江市一院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开始了对卒中中心救治流程的一次优化,并且将卒中中心的“门”,推移到院前急救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市一院院长蒋鹏程说,通过与市120急救中心的对接,基本实现了患者进入120车辆且被初步诊断为脑卒中后,医院的卒中中心就开始响应,医生可以初步看到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基础信息。在这次优化中,医院将更多科室纳入卒中中心的框架,并再次强调了“时间的第一性”。此外,借助康复医疗集团医联体的形成,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也进入卒中中心的大框架,患者进入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门”越开越多。随着流程的优化和渠道的拓宽,市一院卒中中心成为镇江市首个“国”字号卒中中心。

  “如果说医院的卒中救治体系有第二次优化的话,那就是医院开始花费更多气力,努力对卒中中心的‘门’的含义拓展——从救治的‘门’,延展成接诊救治、院前筛查的‘有形之门’与社区宣讲、科普预防的‘无形之门’相叠加,逐步推动了卒中中心既能‘治病’,又能‘治未病’。”蒋鹏程觉得,这也是市一院卒中中心能够成为“高级”的国家卒中中心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不断进农村、进社区宣讲,针对每位卒中患者的随访跟踪,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人能够分辨脑卒中的发病特征的同时,掌握更多防止发生脑卒中疾病的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发病率,享受健康生活。”

  “二次优化绝非终点。”蒋鹏程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镇江市卫计委副主任邵教的认同。他说,升档为“高级”后,市一院卒中中心有必要站在全市卒中疾病防控的高度,更快速地推进第三次优化——打造镇江市的卒中地图。这张“地图”的防控策略,是“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多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落地渠道,是完成并扩大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等各项工作及覆盖面;绘制目的,是继续优化内部流程,提高救治效率,强化区域互动,打造区域一体化的救治中心,为镇江乃至周边地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