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7 日,为普及疝病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疝病的关注和认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义诊活动,进一步推动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
疝气,又称 “小肠气”,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偏离其正常解剖位置,经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的病症。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龚志刚介绍,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60 岁以上老年人是好发人群,发病率接近 10%。突出的肿块通常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坠胀,影响排便功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常见的疝气类型包括腹股沟疝、脐疝、膈疝等,其中又以腹股沟疝最为多见。
正因疝病较为常见,再加上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等因素,不少患者在出现疝病症状时往往选择拖延。实际上,目前对于疝病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对于病情严重的疝病患者来说,如不及时诊治,很有可能导致嵌顿、肠坏死等严重后果,增加疾病风险和治疗难度。
龚志刚表示,每年都会遇到因未及时就诊而造成不良后果的疝病患者。不久前,就有一名患者,明知自己有“疝”,却不就医,而是在家自行复位,遭遇失败后卧床休息一晚未见好转。第二天,疼得实在受不了的他前往市一院就诊,医生赶紧为其手术,术中发现这名患者已经发生肠坏死,最终通过“肠切除 + 肠吻合”手术排除了险情。
龚志刚表示,疝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腹壁薄弱和腹压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退化,腹壁薄弱是无法避免的,而长时间抱小孩、便秘、慢性咳嗽等诱因也可能导致腹压升高,增加疝病发生风险。
疝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疝病的预防,尤其是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若出现便秘、慢性咳嗽等疾病或症状,需及时就医。龚志刚还特别提醒,患上疝病切忌自行用药和复位:“比如有的患者会用疝气贴、疝气带,甚至自行注射等方式治疗,作为疝与腹壁外科医生,我们并不赞同,因为这些方法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不当方式还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若疝病已经发生,务必及时入院,切不可讳疾忌医,以免延误治疗。(唐悦之 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