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镇江第一人民医院ECMO 助力,为重症肺癌老人解除“警报”
2024-08-31 09:28:00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近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联合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首次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支持下,通过呼吸介入四级手术,成功抢救了一位重症肺癌生命垂危患者,将其从生死悬崖边缘拉回,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机。

今年4月,62岁的吴先生(化名)因咳嗽伴有气喘在外院就医,检查中发现其左肺门增大,左支气管内有软组织肿块,怀疑患有肺癌。吴先生随后在外地的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确诊为局晚期肺鳞癌,接受了全麻下的气管镜呼吸介入治疗,切除了部分管腔内的肿瘤,之后,他接受了三次化疗。然而,化疗效果并不理想。7月19日,吴先生来到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丁浩主任专家门诊,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当时患者尚能自主行走,但因气道堵塞严重,因此被紧急收治入院。第二天一早,他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即使给予高流量呼吸机支持,氧饱和度改善仍不明显,病情已十分危急。丁浩经过评估分析,认为此时进行全麻外科手术的风险极大,同时,如按照四个月前在外地医院进行的全麻下呼吸介入治疗手段,以吴先生当前极差的氧合状态,风险也同样巨大。

时间就是生命,吴先生立即被转入ICU,进行有创呼吸机治疗,尽管给予了纯氧和较高呼吸机参数设置,但他的血氧饱和度仍然难以维持。随后的影像检查显示,吴先生的整个左肺已经完全堵塞,仅靠右肺进行氧合已无法满足其日常生理需求。

“传统的治疗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极大的风险,但我们也极力想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经过和家属沟通,丁浩决定为吴先生实施ICU救命神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同时进行呼吸介入治疗,打通被肿瘤堵塞的气道。“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尝试,但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和机会,我们决定搏一搏!”

7月20日,尽管是周六,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迅速到位。调试机器、管路预充、穿刺置管……随着人工膜肺运行鲜红富氧的血液泵入体内,吴先生的缺氧情况迅速得到了改善。

据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杨宏峰介绍,ECMO技术现在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重症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够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使患者的肺得到休息,为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为了打通保证肺部呼吸的生命通道,医生们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吴先生的肿瘤位置特殊,左下肺来源肿瘤已堵塞至左支气管开口,丁浩医生团队决定采用分次全切的方式,用电套圈将腔内肿瘤分次切除,再通过冷冻技术将其取出,“就像开挖隧道一样,终于打开左支气管通道,使其恢复功能。”丁浩说。

在手术过程中,该院还在全市首次使用了预置封堵球囊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为治疗过程提供了安全保障,特别是在ECMO使用抗凝药物时,能够有效防止术中及术后大出血风险,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治疗后复查床边胸片,肺不张得到明显缓解。术后没有活动性出血,第二天拔除封堵球囊,吴先生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三天内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呼吸机也相继撤除。一周左右后,吴先生顺利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无需吸氧,生命体征平稳,治疗取得了初步成效。丁浩介绍,在吴先生转出ICU后,他们便立即召集了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进行全院MDT(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讨论,为他制定了针对肿瘤的后续治疗方案。

肺癌常被民众视为绝症,尤其在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平稳时,很多人认为已无救治机会。丁浩解释道,这就要区分重症肺癌与终末期肺癌。

重症肺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肺癌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大气道阻塞导致的氧合下降,但通过呼吸介入或血管介入治疗,生命体征有可能得到可逆性恢复;肺癌患者同时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肺纤维化、慢阻肺等,这类患者需要同时治疗肺癌和基础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治疗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导致的重症,这类情况需要及早识别和处理。“重症肺癌并不等于终末期肺癌,对于一些重症肺癌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干预,仍有可能为其赢得后续的治疗机会。”丁浩说。

此次能使吴先生转危为安,离不开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支持。该院重症医学科开展ECMO救治技术已有10年,帮助很多患者成功闯过“生死门”。科室于2018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是全市首个、也是全市迄今唯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ECMO常被认为是在病情极其危重时才使用,但现在其应用指征正在逐渐扩大。”杨宏峰介绍,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调整,ECMO的使用费用也得到了大幅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未来我们将与呼吸内科等科室进一步加强合作,使更多的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杨宏峰说。 ( 杨泠 唐悦之 朱研)

标签:
责编:华诚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