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世界帕金森病日 脑中植入电极,帮七旬“帕友”松开“行动慢放键”
2024-04-13 14:44: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13日镇江讯 从出现行动迟缓,到确诊帕金森病,再到逐渐恢复自理能力,患者赵大爷熬了近10年时间。而对于他最近半年多来所表现出的向好变化,老伴孙奶奶则归功于脑起搏器植入术(DBS)。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在4月10日举行的“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届‘帕友会’”上,孙奶奶分享交流治疗及康复经验,让现场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属,树立起更多治疗的信心。

“跟我念,啊……啦……咔……很好。左右手交替拍一拍,再晃晃手,跺跺脚……”在“帕友会”开始前,市一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思远为76岁的赵大爷做术后定期复查。看着老伴跟读、跟做反应速度正常,走路、抬手等动作也基本恢复,一旁的孙奶奶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早在八九年前,赵大爷就开始陆续出现异常表现。“走路起步慢,跟他讲话也是面无表情,洗碗都能把碗摔了。”孙奶奶说,发展到后来,赵大爷开始手抖腿抖,连吃饭、洗澡等简单行为都无法自主完成。为了找到原因,赵大爷辗转多地就医,医生均怀疑为帕金森病,最终,老人在市一院得到确诊。

起初,赵大爷遵医嘱接受了药物治疗,但药物“蜜月期”后,症状渐重,家人再次陷入焦虑无助的情绪中。

“我们在网上查到,脑起搏器植入术可以控制病情,得知市一院有开展后,就在去年9月到这里做了手术治疗。”手术已有半年多,对于赵大爷目前的恢复情况,孙奶奶表示满意,“原先凡事都离不开人,现在不但生活能自理了,还会帮忙做做家务呢!”

帕金森病由于其病情进展慢、病程长的特点,患者及家属长年生活在被病症折磨和照护的苦恼中,在“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组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与“帕友”相聚一堂,畅谈治疗心得和感想,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也是市一院开展“帕友会”的初衷。

“中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494万,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总人数的一半。”市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学忠介绍,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但是通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给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市一院不仅开设了帕金森病专病门诊,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实现诊断更精准、治疗方案更科学,患者治疗获益更大化,还于去年开展DBS技术,一举打破患者药物“蜜月期”后无药可治的窘境,让更多“帕友”看到不再颤抖的希望。

“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负责分泌多巴胺的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慢慢减少以后,引发运动肌张力运动障碍。DBS的原理,就是将两根电极植入颅内特定核团,多数为丘脑底核,通过电刺激,作用于靶点,促进多巴胺分泌,以进一步控制疾病症状。”市一院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陈波表示,DBS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虽有良好效果,但也有一定的适应证,理论上来说,帕金森病患者病程超过5年,度过药物“蜜月期”后,就要进行DBS治疗。

对于帕金森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取得更好预后十分关键。李学忠提醒,帕金森病有的早有预兆,部分患者在发病10年前就会出现预警症状,要学会识别。比如走路变慢、不灵活,嗅觉减退,睡眠过程中乱喊乱叫、踢人等睡眠障碍,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筛查,尽早明确诊断。(文中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

标签:
责编:华诚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