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增速不平衡怎么办?合法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何处理?网约车行业工作环境怎么改善?……为着力破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面临的难题,真正弄清楚网约车行业现状以及网约车司机们的“急难愁盼”,去年,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利用一个月时间,开展了新就业群体网约车司机经营情况及诉求调研活动。通过“沉浸式”跟车体验、打车采访、调研问卷等复合式调研方式,跟车体验36辆,随机打车调研127辆,共计“跟车”“打车”调研160余人次,共发放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6份,其中线上问卷848份,线下问卷158份,样本准确全面反映了镇江市网约车驾驶员的经营状况和生活现状。
经过全面梳理总结,日前,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形成详细调研报告,精准推出一系列暖“新”举措,为进一步开展网约车群体党建工作、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水平、促进网约车行业长久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发现:灵活就业的“蓄水池”作用发挥不明显
去年,镇江市网约车呼单量同比2022年年末上涨21.6%;日完单司机较2022年年末上涨28.7%;司机每小时收入比2022年年末降低8.3%。
“当下网约车行业正充分发挥灵活就业‘蓄水池’的作用,在劳动时间、工作方式等方面都赋予了网约车司机们更大的灵活度和选择权,这也是灵活就业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凌建锋认为,应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灵活就业,更好地发挥灵活就业在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
调研发现,与巡游出租车相比,网约车在场站等重点区域的接客、送客的固定点位相对较少,在找客、落客时,网约车成了“巡游”车辆,不利于司机职业认同感的建立。此外,镇江市网约车电车充电以在家充电为主,公共充电桩、充电站对比家用充电桩没有价格优势,使用率偏低;没有配套基础设施,未能满足网约车司机喝水热饭、途中休息的核心需求,导致大部分司机在充电时仅能在车辆附近休息,吃饭、如厕等问题仍需去专门的设施解决。
用好调研成果 解决“急难愁盼”
针对网约车司机群体在城市内流动的实际,报告显示,将依托政府组织、平台的中心站点及合作企业灵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把党组织延伸到业务板块、分支机构、项目团队等,提升对新业态中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依托片区交通执法部门、平台企业等,沿着能触及新就业群体的工作链条和线下节点,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将分散党员组织起来发挥作用。”凌建锋说,立足收集权益维护、行业治理、群体动态等方面的情况,推行“司机吹哨、书记报到”诉求办理模式,充分发挥“网约车司机-党员司机-党支部-行业党委”诉求直通车作用,落实司机诉求专办机制和交通运输部门领导领办司机诉求的工作机制,确保司机诉求“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帮”,让流动党员有归属感,让党组织有战斗力。
保障网约车司机合法劳动权益,既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劳动者切身利益所在。
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打击网约车平台低价恶性竞争,避免网约车低价、一口价、特惠价的让利由网约车司机买单的现象;同时,协调行业监管原则与劳动保障措施,完善强制收车休息机制,更好实现监管与保障的平衡;此外,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司机提升技能和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工作时的车辆充电、喝水热饭、途中休息等是网约车司机的“第一需求”。改善网约车行业的工作环境,增强司机的凝聚力,成为大家共同的关注点。
报告建议,整合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商圈党建工作站、充电站、大型充电桩等设施,打造综合性党群服务平台,同步打造多个党群服务站,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阵地体系。同时,与社区老年食堂合作,开辟“爱心用餐点”,为网约车司机群体提供就餐便利、就餐优惠。此外,探索建设“一站式”出租汽车及网约车服务区,完善配套设施,切实为网约车司机提供经济实惠、安全实用的停车休息等服务,让驾驶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城市荣誉感。
记者 朱浩
通讯员 吴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