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迎 通讯员 朱友
“老唐,今年你的小麦还是全给我啊,相信你的品质没问题。”近日,丹阳市江苏丹元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荣炳给原料供货商之一——丹阳市珥陵镇黎明稻鸭共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唐黎明去了电话,将今年的小麦供应订单再敲实。而像这样的本地种植户,他的企业合作名单里还有不少。
本地面粉加工企业主动“邀约”本地小麦,这样的场景在史荣炳口中也就是最近5-6年的事情。“过去,本地老百姓的小麦病害防治效果一般,要是遇到不好的天气,小麦品质那就更得不到保证,所以以前使用本地小麦的比例最多只有3成。”
史荣炳告诉记者,但从2017年开始,像他一样的本地面粉加工企业,却更愿意用本地小麦。一方面是本地小麦的筋道和白度适合制作本地人爱吃的包子等面点,另一方面则是本地农户的小麦品质越来越好了。“农户舍得投钱去防治赤霉病了,小麦的品质有保障,加上还能省运输费用,我们当然愿意买本地小麦。去年,我们企业的本地小麦采购量就达到全部采购量的70%。”
说到农户“舍得投入”,丹阳市珥陵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局长金向阳深有体会。“以前镇里农户买农药便宜,防治效果欠佳。近几年,从镇江市农业主管部门到我们镇一级,都在防治药物和技术上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农户选购药剂开始提质,亩均成本从过去的7-8元,增加到如今的15-16元左右。而且算上每年政府亩均5元左右的防治补贴,老百姓自掏腰包的成本只增加了1-2元,但效果可就提升了好几倍。”
农户肯投入,企业愿意收,共赢局面下,展现出的是我市小麦赤霉病防治推进有力的面子,更是治理有效的里子。
近年来,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我市植保部门采取科学监测加精准服务“齐步走”。“在检测上,每年我们都要开展多轮次监测,并联合气象、供销部门研判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科学防控。”市植保植检站站长何东兵表示,2018年以来,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300余万元。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积极保障市场农药有效供应,严厉打击超登记范围、超登记量使用和违法添加行为。
当下,我市以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即将打响,各种部署“早”字当先,全力保障防治成效。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荆国芳表示,市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了7个督查指导组,分片包干、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