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8日镇江讯 (郑午瑄)2月8日,春节刚过,街头年味正浓,偶有寒风掠过,隐约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南通理工学院的句容学子小郑和她的同学们早早开始了“云协作”,继续一天的忙碌。
今年高校寒假和春节来得比较早,但离校返乡的学子也没有在家闲着。南通理工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开放了寒假调研课题。为响应时代与学校号召,小郑与她的同学们主动认领了乡村振兴的主题调研,组建了寒假社会实践“青山一梦”小分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实地调研,希望能在调研中培养实践能力和总书记的“乡村情结”。
找到乡村“密码”
由于疫情,除了走村入户是开展实地调研,其他工作都需要在线上完成。虽然大家不能面对面的沟通,但是大家依旧保持着那股“精气神儿”,完成各自每日的分工。从调查问卷的制作发布到回收分析,从田间地头与农民伯伯的采访聊天到与农业带头人的请教学习,最后到形成调研报告,大家都没有丝毫懈怠。“小郑很执着、很有朝气,大冬天顶着严寒每天来回几十公里到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家里了解情况,有时候遇到一些困难,也不放弃,看到村民在干活,她就迎上前去帮忙,很快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慢慢地大家也喜欢上了她,愿意把一些心里话和致富经与她分享。”句容天王镇唐陵村党总支书记刘树安说。
见证乡村“蝶变”
能参加这次活动,小郑感到无比的荣幸,同时也觉得增长了见识。其中,在走访句容茅山镇丁庄村、天王镇戴庄村、天王镇唐陵村时,了解到这三个村曾经都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每个村因地制宜,通过搞高效农业、搞专业合作社摇身一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小康村,让她感受到了乡村经济的活力,乡村大有可为。在句容天王镇戴庄村,小郑虽然没有拜访到“时代楷模”赵亚夫本人,但也通过在观看亚夫事迹和与村干部交谈中得知,“亚夫精神”为什么能在句容大地生根发芽,“戴庄经验”为什么值得学习推广。正是赵亚夫同志知道农民需要致富、农村需要发展、农业需要人才,要坚持“党的领导、农民的主体地位、走绿色发展之路”,办好专业合作社。
参与乡村“改变”
产业兴旺和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以来,看到一些村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道路。但是也看到一些村,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发展起色,没有立足自身优势壮大特色产业,依然存在“输血式”扶持。通过走访座谈、专家咨询、翻阅文献等形式,多方寻找对村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中期组会中,同学们一致认为,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继续将这次调研做深做实,为乡村引入源头活水,帮助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
青年学子从找到乡村“密码”到见证乡村“蝶变”再到参与乡村“改变”,是“乡村振兴,强国有我”的一个缩影。“不负热爱,奔赴山海。”大家纷纷表示,未来的路很长,愿做一颗饱满的种子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