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一方稻鸭共作试验田亩产超500公斤
2021-11-11 14:20:00  来源:金山网  
1
听新闻

现代农人感受“丰收的喜悦”

金山网讯 9日上午,丹徒区辛丰镇沿街村附近一方刚刚收完稻谷的大田里,镇江市彩林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副经理苗素宏手持GPS测亩仪,精确测量他的稻鸭共作试验田面积。“记者你看,这块田总共7亩。收上来的稻子3750公斤,核算下来亩产超过500公斤。比起五年前每亩只能收350公斤稻,我很有成就感!”

同在田头察看的是镇江市农业专家、全国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领衔人沈晓昆。5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苗素宏了解到沈晓昆等人持续多年推广稻鸭共作技术。当时双方接触之后,热心的沈晓昆还赠送了两本稻鸭共作书籍给他。从看书到实践,从选种、育秧到放鸭、田间管理,在现代农业科技的加持下,苗素宏耐心又细致地呵护这块试验田。

为了保持地力,5年里,试验田休耕了两年。今年栽秧前,苗素宏按20公斤/亩定量施下菜籽饼;秧苗扎根、鸭子下田时,按15公斤/亩定量施菜籽饼;稻子分蘖后,按25公斤/亩施豆饼。足足的基肥给稻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6月20日起,鸭子下田,我就成了鸭班长,每天傍晚骑摩托车到田里喂鸭子。慢慢地,这些聪明的麻鸭听到摩托车的声音,就围拢过来加餐。真做到了人管鸭子鸭管稻。”田素宏说。

一季农忙下来,田素宏并不觉得辛苦。今年46岁的他总是回忆起小时候跟父母一起插秧收稻时的情景,没有机械和好的技术,“那时候真苦”。而现在,只要在关键节点做好管理,特别是稻鸭共作技术的助力,“并不吃力,还很轻松呢”。

沈晓昆告诉记者,小苗算得上是一位现代农人。9年前,他来到丹徒农村,主要从事苗木、绿化、经济作物种植等。这块田带有试验性质,“种着玩玩的”。但是在农业科技方面,小苗学得非常认真,一点也不含糊。这块田采用的是优质稻种“长农粳1号”,收割后粒重达28克,亩产量略超稻鸭共作米的平均产量。除了稻米,为试验田工作的75只役用鸭也有了去处,体现出稻田经济价值的增量。这些都凝结了小苗付出的汗水和劳动价值。

昨天,3750公斤稻谷颗粒归仓,整整装了100袋。笑容漾在老沈和小苗的脸上。苗素宏激动地表示,摸着这些米袋子,能真切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面对沈晓昆,他说:“特别感谢您一次次前来指导,夏天二话不说挽起裤腿就下田,趴在田边看水稻长势。丰收的果实有您的一半!”沈晓昆一脸谦逊,连连表示,都是应该的。 (记者 翟进)摄影翟进

标签:试验田;小苗;鸭子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