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的表彰决定》,表彰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江苏大学共有两个项目获奖,其中高性能智能喷灌机组与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一等奖,自走式稻麦秸秆捡拾-割捆及收获打捆关键技术与装备获三等奖,在第一完成单位的30所高校中位列第10位。
随着我国农村体制向集约化高标准农田经营转变,劳动强度很大的轻小型灌溉机组已不适应新时代农业节水化要求,农民“浇水难”的问题愈加突出。面对这种局面,江苏大学研究员袁寿其从“十一五”末就组织课题组深入分析和调研,提出发展量大面广的中小型喷灌机组与装备,以适合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国情。经过十余年深入系统研究和推广应用,团队创建了基于土壤-作物-大气复杂环境作物需水规律的灌水决策理论与方法,实现了我国新一代高性能智能喷灌机组与装备的产业化,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培育了全国喷灌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影响并带动了喷灌机主流骨干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产品规格由原来的4种发展到50多种,全国保有量由原来的几千台套发展为10余万台套,市场占有率超过全国的70%,应用推广面积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00万亩。项目为推动我国农业节水化、提升我国节水灌溉装备技术水平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走式稻麦秸秆捡拾-割捆及收获打捆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解决了稻麦收获时水稻割捆晾晒、秸秆田间捡拾打捆、秸秆不落地打捆等不同收获农艺要求中存在的田间行走、捡拾打捆、稻秆压缩、打捆成型等难点问题。项目突破了茎秆中位捆扎自然落地及穗头自然松散的割捆晾晒技术,研制的履带自走式半喂入收割打捆装备,实现了高价值稻米的割捆晾晒后熟增产、免烘干、丰产增收;突破了捡拾输送台-两级滚筒-拨草机构秸秆顺畅输送技术,研制的履带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装备,实现了深泥脚田稻麦秸秆捡拾打捆;突破了稻麦籽粒收获与秸秆不落地打捆技术,研制的稻麦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装备,实现了稻麦收获打捆一体化作业。(吴奕古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