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句容:农机服务成为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2021-09-02 16: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2日镇江讯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一直困扰着农业发展,如何破解这个“两难问题”?句容市宝华镇仓头村强民稻米专业合作社在该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扶持下,积极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方式,延伸“一条龙”农机服务链,拓展“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开辟了地方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机械化服务”的发展新路径。

“去年又从农户手里流转了50亩地,种植规模扩大到180亩,我估算了一下,一年下来毛收入得有个50多万。现在我是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信心,我可以干到80岁。”“文学家庭农场”场主陶学文做梦也没想到,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他不仅成了村里的“种粮达人”,而且圆了自己的新型职业农民梦。

陶学文原是句容市宝华镇仓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年轻时常年在外打零工,自家的几亩田地要么撂荒,要么租给别人种。随着年龄的增长,打工干不动,工作也难找,年过半百的他只好又回村打拼。在句容农机部门和仓头村委的支持下,陶学文开办了“文学家庭农场”。陶学文种地的这股干劲和信心,源自他背后一个强大的后盾——句容市宝华镇仓头村强民稻米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宝华镇仓头村强民稻米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由村两委创办,采用“村社合作”运营模式。村委干部到合作社交叉任职占60%以上,村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村干部既是股东也是理事、监事成员,每个村干部入股12-15万元不等,入股村民是社员,每个村民入股2-5万元不等,注入合作社股金池300万元,这为仓头村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提供了资金保障。

创新就是生产力,产业持之以强,村民赖之以富。今年6月份,在句容农机部门的全程指导下,合作社新建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建有2700多平方米的“两库两间两室两中心”和1条标准化粮食烘干、储藏、精米加工包装生产线,拥有水稻生产耕、种、防、收完整的机械设备。据了解,合作社已承包(流转)土地面积达1100亩,农机年累计作业面积达26000亩,全程机械化及综合农事服务年收入300多万元。

陶学文则是享受到这场红利的第一批农民之一。在创业之初,他缺少资金购买农机,合作社一次性给他提供了几万元的现金,并为他贷款作担保;不会育秧,合作社给他提供优质秧苗,并手把手指导育秧技术;农机损坏修不了,合作社就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截至目前,他的农场现有vp6高速插秧机2台,育秧流水线一套,高地隙植保一台,7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二台。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在仓头村,像陶学文这样的农民,在合作社的帮扶下走上致富道路的,不在少数。

村民樊帮开既是入股社员,又是退伍军人。得知他在部队学过开车,合作社便“人尽其才”,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给他谋了一个开拖拉机的“美差”。“土地有租金、入股有分红,再加上开车劳务费,一年收入五六万块钱,还能照顾到家里,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樊帮开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来自安徽阜阳的90后研究生李中华,跟随导师在南京农业大学与合作社共建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做了3年研究,毕业后就留在了基地工作。“这里土地、机械、人工等配套齐全,具备做科研试验的所有条件,我打算扎根仓头,把所学所得应用到生产实践上,做一名新型现代农民。”李中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信心满满。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如今的仓头村,在合作社的招引下,聚集了资金、人才和技术。为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价值、保障土地收益最大化,合作社走出一条农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子,已示范带动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1700个农户,推广服务面积达11037亩,农户的收入平均递增达15%。2020年,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10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村集体总收入达150万元。

“我们深入实施‘学亚夫、做亚夫——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先锋行动,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的指导支持力度,以实际行动践行‘亚夫精神’,把成绩写在大地上,持续讲好句容‘乡村振兴’故事。”句容农业机械管理科科长吴亚云说。

仓头村是句容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成效的一个缩影。谈及句容农机未来规划发展,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拟建设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个、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5个、特色农业机械示范基地9个、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1个,逐步形成配套齐全、全程作业、服务全面、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张云 吴亚云 朱旺兵)

标签:合作社;机械化;农事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