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乡学之门”碰撞“乡村故事”
2021-07-23 13: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7月23日镇江讯 (朱秋霞 王媛)“我是镇江大众汽车出租公司的一名司机,同时我还有着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镇江‘温馨车队’的骨干成员……”近日,“流动的丹心”讲堂“好人说” 宣讲活动走进丹徒区高桥镇“庠门学堂”,“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镇江大众汽车出租公司的哥韩小云走进“庠门学堂”,结合个人经历,向高桥镇的干部群众详细讲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诚实守信的工作守则以及见义勇为的事迹。

庠门,出自《礼记·乡饮酒义》,意思是古代乡学之门。2019年以来,为进一步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用“微课堂”凝聚“大能量”,丹徒区高桥镇依托先进典型、“百姓名嘴”“银发讲师”等各类“师资”,开设“庠门学堂”,搭好“台”、选好“角”、唱好“戏”,讲好新时代“乡村文明故事”。

搭好“台”,“微课堂”凝聚“大能量”

要想唱好“戏”,先要搭好“台”。高桥镇积极盘活各类公共服务阵地资源,除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庠门课堂”,还进一步延伸触角,在各村、组、企业开设“庠门微课堂”。

一方面,统筹民间现有资源,在全镇构建集农家书屋、村民广场、党建长廊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微阵地;另一方面,通过购买公共优质服务,对接市区各类服务资源下沉基层,常态化开展送影下乡等活动;同时,依托全民阅读、全民学习周、全民健身周等活动,开展美文诵读、舞蹈培训、象棋、乒乓球等群众“最喜爱的活动”10余场,让广大群众学得自由、学得开心,让新时代乡风文明在高桥落地生根,用“微课堂”凝聚“大能量”。

选好“角”,“硬队伍”奏响“最强音”

领导带头讲党课、机关干部讲政策、百姓名嘴讲故事、文艺骨干演节目……“庠门学堂”开课以来,先进典型、镇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离退休人员、“百姓名嘴”,由各类群体组成的宣讲志愿服务“硬队伍”,面向全镇广大干群,陆续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宣讲活动100余场,多元化宣讲活动亮点频出、精彩纷呈,5000余名干部群众先后步入“学堂”,在耳濡目染中将理论、政策、知识、技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庠门课堂”的宣讲队伍分赴中小学校、乡村,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主题课程20余期,通过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党的理论,让红色基因在高桥代代相传。

在课堂讲学的同时,“庠门课堂”的志愿团队还紧扣高桥历史发展脉络,打造“看得见的乡愁”。借助《高桥镇志》修编契机,梳理高桥人文历史,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围绕扣蟹养殖、“蒿蒿茧”非遗美食等高桥特色开展集中展示、技术教学活动;打造雏鹰航模展示馆、雪地靴文化展示中心等文化载体,擦亮特色品牌,让高桥优秀文化得到更好传承。

唱好“戏”,“多元化”打破“硬壁垒”

在“庠门课堂”,“草根式”宣讲+“板凳化”沟通,搭建起了一条“绿色通道”。“庠门课堂”始终坚守“群众在哪里、宣讲到哪里”的坚定信念,一方面通过“草根式”语言,用老百姓听得懂的方式将理论宣讲与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高桥实际工作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庠门课堂”这个载体,广泛倾听群众声音,积极回应百姓关切,精心谋划乡村振兴、民生惠农、移风易俗等群众关切的工作,接地气的“板凳化”沟通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高桥镇还开设了“庠门云课堂”,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在“温暖高桥”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开设“高桥理论讲习所”专栏以及“庠门微课”等网络云课堂,将理论知识、党史故事、典型事迹等分别录制成课程视频进行网络播放,目前已发布40余期,用“多元化”打破时空“硬壁垒”,实现了线上宣讲和线下宣讲无缝对接。

标签:宣讲;高桥镇;课堂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