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0多万元买了一辆进口奥迪车,却发现喇叭接触不良,车辆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车主在请4S店多次维修的过程中更是发现,车辆单据的签名都是由销售伪造,自己却毫不知情,且单据上的日期存有疑点,据此车主怀疑4S店销售故障车。
而店方在接受采访时称,车辆喇叭并无故障,出现的问题只是一种“现象”。此外,店方对伪造签名愿担责。律师认为,消费者有权利要求退换车辆,经营者若有欺诈行为,应赔偿车主损失。
刚买的新车
喇叭却屡修不好
3月16日,鲁女士夫妇在镇江奥达奥迪4S店花60多万元订购了一辆进口奥迪A6汽车,销售人员让鲁女士夫妇两天后来提车。3月18日,鲁女士夫妇用了不到30秒的时间交接了新车,提车后开出100米,发现喇叭接触不良,需要重重按下才响。他们立即来到售后,工作人员称这是小问题,需要调试。在拆下喇叭维修半小时后,工作人员说好了,但鲁女士夫妇发现情况仍不理想。鲁女士打电话给售后,对方称进口车多少有些问题,因为长途运输可能弹簧出了问题,开开就好了,鲁女士夫妇采信了这个说法。
此后,鲁女士因工作原因一个月未使用该车,4月底,她发现喇叭需要重按的状况不仅没好,反而更加严重,于是第二次来到4S店。店内一位技术总监将车内垫片调至最大后说修好了。鲁女士试后发现情况有所改善但未完全修好,开回去后,发现喇叭仍需重按,于是5月2日第三次来到4S店,希望店方求助厂家。但售后仍坚称可以修,“他把另一辆同款车的方向盘拆下来装到我车上,然后发现仍然不行,于是又拆走,再把原来的方向盘换上去。60多万的新车这样拆拆换换我很心疼,不想让他们修了,但对方说再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
5月5日,鲁女士第四次来到奥达4S店,希望得到一个承诺:让店方修好,修不好就换车,店方未同意。
采访中,鲁女士给记者现场演示了车辆如今喇叭的情况,在方向盘偏右位置按正常响、在方向盘偏左位置轻按不响,需要重按,“一开始是右边不好,修了后左边不好了。”鲁女士说,如果喇叭按了不响或者需要用力按的话,在行车中会有安全隐患。
车主:车辆单据签名伪造、日期存疑
在5月2日沟通中,鲁女士说她意外发现,交接车辆单据上所有签名都是伪造的,此前他们未看过这些单据,且日期也有问题——单据上交售日期是3月26日,而他们是3月18日提的车。此外,货物进口证明书等材料显示,车辆生产日期是2020年的9月8日,货物到上海港口的日期是2020年8月24日,到上海日期居然早于在国外的生产日期,此外,PDI检测报告上,在“旧件是否带走”一项上显示的是“是”,鲁女士不明白,进口的新车要带走什么旧件。
鲁女士说新车PDI检测报告,全称为Pre Delivery Inspection,也就是汽车4S店将新车交到客户手中之前,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并调整到正常状态的过程检测,这是汽车厂家要求且对消费者负责的“规定动作”。让鲁女士夫妇惊讶的是,他们的新车当时几乎没有交接程序,售前PDI检测报告上的签名也不是他们签的,“所有的单据,都是业务员模仿我先生的笔迹签的,没有告知我们,包括检查车辆、车辆合同等,我们完全不知情,跟他们要签字单原件,他们不给我,我只有复印件。”
4S店:车辆喇叭没故障、管理有疏忽
因为单据和喇叭问题,鲁女士怀疑店方早就知道车辆存在故障,但店方坚持只维修喇叭,拒绝换车。
上周四,记者随同鲁女士来到镇江奥达奥迪4S店,店内市场总监景云霞告诉记者,车辆喇叭的问题不是故障,只是一种“现象”,并称这是消费者个人习惯不同导致的使用感受不同,店方会继续调试喇叭,让客户满意。
关于购车日期与生产日期存在问题、签名被伪造一事,景云霞说,员工在交接程序上,确实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店方承认管理有疏忽和漏洞,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向已离职的销售员追责。但车辆检测是正常情况,单据上一些内容是格式化的,不属于故障车,因为单据都是内部留存资料,所以未给鲁女士原件,如果鲁女士走法律途径,他们也会出示相应的内部材料证明。
律师:
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车
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4S店是否有责任?江苏德升汇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冰认为,消费者有权利要求4S店对存在质量缺陷和问题的车进行修理,喇叭看起来是一个配件,但在行驶中的作用比较大,从现在的情况看已经修理多次但尚未修好,所以消费者有权利要求退换车辆。
他说,如果4S店存在不告知影响消费者真实情况、影响消费者知情权,则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内容办,“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此外,消费者购车过程中的文书在不知情中由销售代签,陈冰认为这个情节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诈骗,虽然构不成刑事责任,但主管部门可依法依规对其进行处理处罚。
目前,鲁女士已经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此事,并准备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 张驰川)